昆侖前線短暫的喘息期,並未讓後方的神經有絲毫鬆懈。相反,一股更加深沉、更加係統化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悄然彙聚。在遠離戰火喧囂的燕京西郊,一片曾被列為高度機密的舊軍工基地,如今正經曆著脫胎換骨的改造。高聳的圍牆依舊森嚴,但牆內,充滿未來感的銀灰色建築群拔地而起,巨大的玻璃幕牆在陽光下反射著冷冽的光芒,間或點綴著充滿東方韻味的回廊與庭院。基地入口處,一塊巨大的黑色玄武岩靜靜矗立,上麵以遒勁的筆法銘刻著三個燙金大字:天工院。
揭牌儀式沒有盛大的媒體發布會,隻有一場氣氛凝重的閉門會議。主會議室內,長條形會議桌兩側涇渭分明。一側是身著軍裝或深色行政夾克、氣場沉穩的官方代表,為首者正是趙正剛,肩章上的將星在燈光下格外醒目。另一側,則是沈舟領銜的“民間力量”——林默、蘇晚晴、陳浩赫然在列,此外還有幾位氣質各異、或仙風道骨或精明乾練的人物,是沈氏集團核心研究院的頂尖專家以及被“諦聽”係統初步篩選出的、可控的民間覺醒者代表如那位具有微弱“望氣”能力的古玩修複師老周)。
“……昆侖的壓力,就是催生‘天工院’的最大動力!”趙正剛的聲音在肅靜的會議室裡回蕩,他身後的全息投影展示著昆侖穀口那布滿裂痕的“冰封長城”和暗紫色的“周天星鬥”能量模型,“過去的‘天機閣’、沈氏研究院,包括‘山河鏈’項目,在應對超自然威脅、解析神話科技方麵做出了卓越貢獻。但力量分散、資源受限、轉化效率亟待提升!‘天工院’的成立,就是要打破壁壘,整合國家意誌、尖端科研、民間智慧、以及…”他的目光掃過林默、蘇晚晴以及幾位覺醒者代表,“…那些正在複蘇的、源自我們文明血脈深處的力量!”
他指向全息投影,畫麵切換,顯示出天工院的核心架構圖:
核心層:戰略決策委員會軍、政、科、情聯合)、神話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
研發層:四大研究所——息壤生命與生態所蘇晚晴暫領)、魯班空天與材料所、伏羲信息與能量所林默深度顧問)、星君覺醒與協同應用所趙剛、李太白等首批星君入駐)。
轉化層:神話科技產業化中心沈舟主導)。
人才層:“天工”招募計劃麵向全球華人,含覺醒者、特殊技藝者、頂尖科學家)。
“我們的目標,”趙正剛語氣斬釘截鐵,“是將神話傳說中蘊含的、已被驗證的‘規則’與‘力量’,剝離其玄學外殼,用最嚴謹的科學語言進行解析、建模、複現、優化!最終目標,是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量產、可迭代、惠及國計民生與國防安全的‘神話科技’產品!讓祖先的智慧,真正成為我們應對當下與未來挑戰的基石!”
沈舟接過話頭,姿態從容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趙將軍闡述的是國家意誌與戰略高度。沈氏集團,將無條件開放‘燧人氏’光焰核心、‘魯班’空天物流底層架構、‘蟠桃’基因庫等核心專利池,並入天工院研發體係。同時,沈氏資本將牽頭設立‘天工轉化基金’,確保實驗室的成果,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模式,落地為市場接受的產品,反哺研發,形成正向循環。”他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對麵幾位官方代表,“當然,所有核心技術專利所有權,歸屬天工院,也就是國家。沈氏,隻求一個公平參與產業化的機會。”
這番表態,既是合作,也是交底,更是實力的展現。官方代表們微微頷首,氣氛在凝重中透出一絲合作的默契。
“首個‘天字號’重點攻關項目,”蘇晚晴站起身,走到全息台前。畫麵切換,展示出一個結構極其複雜、由無數細密能量回路交織而成的立體模型,其核心隱隱有龜蛇虛影盤踞,散發著穩固、隔絕的力場感——正是基於神荼鬱壘“秩序力場護盾”原理的解析模型!“代號:‘基石’民用微型秩序力場護盾。”
會議室響起一陣低低的吸氣聲。昆侖前線那抵擋紫薇意誌衝擊的“秩序力場”威力,在座無人不知。
“目標很明確,”蘇晚晴聲音清晰冷靜,“將實驗室級彆的、依托‘山河鏈’節點或星君之力激發的強大護盾,進行小型化、低功耗化、量產化改造!最終產品形態,可能是個人佩戴的吊墜、手環,或是集成在關鍵設備如新能源汽車電池艙、精密醫療儀器)內部的微型模塊!”
她手指輕點,模型分解,暴露出核心難點:
能源瓶頸:護盾激發需穩定、高密度的“秩序”能量,遠非普通電池能提供。
材料限製:需能承載並高效傳導特殊能量頻率的新型複合材料。
控製核心:微型化、智能化的力場激發與調控單元,需融合伏羲八卦推演邏輯進行預判。
成本與量產:必須將成本壓縮到民用級可接受範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解決方案,需要四大研究所通力協作!”蘇晚晴的目光掃過全場:
“伏羲所:負責核心算法優化,將神荼鬱壘‘洞察本質’、‘築秩序結界’的規則,轉化為可編程的防禦邏輯鏈,預判常見衝擊模式物理撞擊、能量泄露、信息乾擾),實現智能激發與最小能耗維持。”
“魯班所:主攻材料與微型化!基於魯班對‘萬物有靈共振圖’第72章)的傳承,尋找或合成能與‘秩序’能量高效諧振的基礎材料,設計可量產的微型能量回路蝕刻工藝!”
“息壤所:探索利用‘淨孽共生菌’第102章)或改良型‘神農基質’的生物活性,構建輔助能量緩衝層或生物傳感層,降低核心能耗需求!”
“星君所:提供關鍵驗證!趙剛同誌巨門)的守護力場、李太白同誌太白)的規則律動,將是測試護盾對‘異常能量衝擊’模擬玄學會手段)防禦效果的最佳標尺!同時,研究所將係統研究星君之力對材料、能源的天然親和與增效作用,尋找民用化接口!”
“至於能源…”蘇晚晴看向沈舟。
沈舟微微一笑,指尖在桌麵一點,一枚鴿卵大小、內部仿佛有金色火焰緩緩流動的透明晶體出現在全息台上:“‘燧人氏’光焰核心的微型化衍生品——‘星火電池’原型。能量密度是頂級鋰電池的50倍,且輸出極其穩定。專為‘基石’護盾供能設計,成本…正在努力打下來。”沈舟的底氣,讓幾位負責預算的官員眉頭稍稍舒展。
“這不是科幻!”趙正剛最後總結,聲音鏗鏘,“這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昆侖的威脅迫在眉睫,民用領域同樣需要應對日益複雜的安全環境!‘基石’護盾,將是天工院向國家和人民遞交的第一份答卷!散會!”
天工院,“基石”項目核心實驗室。
這裡沒有昆侖前線的硝煙,卻彌漫著另一種緊張而高效的氣息。巨大的無塵車間內,精密儀器嗡嗡作響。穿著白色防塵服的研究員們步履匆匆,全息設計圖在空中懸浮、旋轉、被不斷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