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的辟謠和科普,在這種狂熱的信仰敘事麵前,效果有限。”一位資深傳播學專家分析,“我們需要新的敘事策略,直擊其邏輯核心。”
一直沉默旁聽的蘇晚晴突然開口:“他們攻擊的核心邏輯,是將‘科技’與‘自然信仰’對立。但我們的‘神話科技’,恰恰是架通兩者的橋梁。‘息壤’修複土地,‘天河’順應水循環,‘蟠桃’提升的是自然的饋贈而非扭曲。我們需要…講一個更古老、更深入人心、且被現代科學重新詮釋的‘故事’。”
林默的目光掃過屏幕上那些被煽動的麵孔,懷中的龜甲傳來溫熱的脈動,指向文明交融的脈絡:“後稷教稼穡,大禹治水,神農嘗百草…華夏的神話,從來都是先民認識自然、順應自然、利用智慧改善生存的故事。這不是瀆神,而是對‘天道’的踐行與對生命的敬畏。這個敘事,需要讓世界聽懂。”
方案迅速形成:
科學溯源紀錄片:聯合國際頂尖自然地理頻道,拍攝《息壤:大地母親的呼吸》、《天河:雲與海的輪回》紀錄片,用最硬核的科學鏡頭展現“息壤”微生物修複汙染土壤、固碳增肥的全過程;展示“天河”技術如何完美融入自然水循環,無排放、無汙染,隻是高效地“收集”被浪費的水汽。旁白強調:“這不是創造,而是更高效地參與自然的偉力。”
神話與科技的對話:邀請梵蒂岡非官方)、世界自然基金會f)等具有公信力的宗教與環保組織代表,實地考察“蟠桃”生態種植基地、“天河”淨水廠。讓神父在充滿生機的稻田前講述“上帝賜予人類管理大地的智慧”;讓環保專家用數據說話,證明這些技術對生態的積極影響。
“神農”app全球版:加速推出多語言版“神農”app,不僅提供“玉粳”、“金粟”的溯源信息,更開放部分“蟠桃基因庫”中作物的生長數據脫敏),讓全球用戶直觀感受科技如何優化而非取代自然生長。同時,集成全球生態修複案例,打造一個透明、共享的“科技守護自然”平台。
精準情報與防禦:“諦聽”係統全球網絡全功率運轉,重點監控與“諾亞神諭”及玄學會關聯的資金鏈、人員流、信息節點。天工院“基石”項目組抽調力量,為海外關鍵“天河”設施和“蟠桃”試驗田,加裝應急版微型秩序力場護盾非賣品,僅用於防禦物理破壞)。趙正剛親自協調,通過隱秘渠道,將部分確鑿的、指向玄學會和資本操控的證據,“點對點”傳遞給焦頭爛額的西方相關情報部門。
梧桐裡社區,“小灶管家”終端前。
張嬸正皺著眉頭刷著手機,屏幕上滿是外文和混亂的抗議圖片。她雖然看不懂,但那些砸設備的畫麵讓她心裡發堵。
“哎,小灶管家!”她忍不住對著終端屏幕上的卡通灶王爺抱怨,“你說說,外麵那些人是不是傻?那麼好的水廠給砸了?那麼好的米說是毒藥?咱這‘玉粳米’多香啊!晚晴丫頭他們多不容易搞出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卡通灶王爺的眼睛攝像頭)眨了眨,溫和的合成音響起:“張阿姨,根據全球輿情監測,‘諾亞神諭’組織傳播了不實信息。您可點擊此處,查看《息壤:大地母親的呼吸》科普紀錄片社區大媽方言配音版)。”
“喲?還有方言版?我看看!”張嬸立刻來了興趣,點開播放。屏幕上,充滿生機的田野,顯微鏡下忙碌的“小蟲子”淨孽共生菌),農民樸實的笑臉,配合著親切的方言解說,將“息壤”的神奇和生態友好展現得淋漓儘致。
“看看!看看!”張嬸看得拍大腿,“這才叫科學!這才叫種地!外麵那些瞎嚷嚷的,就是被壞人忽悠瘸了!”她立刻把鏈接分享到了社區廣場舞大群和家族群。
江城,天工院臨時演播室。
蘇晚晴正通過全息影像,接受一家國際知名環保雜誌的專訪。背景是鬱鬱蔥蔥的“蟠桃”生態試驗田。
“蘇博士,‘諾亞神諭’指控你們的技術‘割裂了人與自然的連接’,您如何回應?”金發碧眼的女記者問題尖銳。
蘇晚晴神色平靜,指向身後生機勃勃的稻田:“記者女士,您看到的是‘割裂’嗎?我看到的是科技對自然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協作。‘息壤’微生物不是替代土壤,而是激活土壤自身的生命力;‘蟠桃’基因優化不是創造怪物,而是讓作物在鹽堿、乾旱等惡劣環境下也能茁壯成長,減少對水土資源的掠奪,讓更多土地得以休養生息。這難道不是對‘連接’最深刻的強化?我們敬畏自然,所以用智慧去減輕對它的索取,去修複它的傷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守護’。”
她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科學家特有的冷冽:“至於那些打著守護旗號、煽動破壞、阻止人們獲得清潔水源和充足營養的行為,無論其動機包裝得多麼神聖,本質上都是反人類、反自然的罪行。”
她的發言,通過同聲傳譯和精心剪輯的片段,迅速在全球科技、環保圈層傳播開來。理性、清晰、基於事實,與“諾亞神諭”空洞狂熱的指控形成了鮮明對比。
歐洲某國,情報部門負責人看著手中那份由“匿名渠道”傳遞來的、詳實記錄了孟山禾資金流向“諾亞神諭”以及部分破壞者與玄學會外圍組織聯係的加密文件,臉色鐵青。
“這群該死的禿鷲和瘋子!”他低聲咒罵,將文件重重拍在桌上,“為了該死的股價和那些虛無縹緲的‘神恩’,把國家拖進這種爛泥潭!”他拿起紅色保密電話:“通知內政部,以‘危害公共安全’和‘受境外勢力指使’的名義,秘密控製‘諾亞神諭’在本國的核心骨乾和資金賬戶!動作要快!要隱秘!不能再讓他們煽風點火了!”
梧桐裡,王勝神行小哥)剛送完一波件,在社區小公園長椅上休息。他刷著手機,看到蘇晚晴那段采訪視頻下,不少外國網友的留言:
“說得好!我們需要的是解決方案,不是恐懼!”
“我在非洲,我們這裡太需要‘天河’技術了!乾旱快殺死我們了!”
“我買了‘玉粳米’,好吃又便宜!那些破壞者該下地獄!”
他咧嘴笑了笑,把手機揣回兜裡。遠處,幾個小孩正在玩鬨,笑聲清脆。公園一角,嶄新的社區直飲水設備小型“天河”模塊)靜靜矗立,旁邊貼著水源實時監測數據二維碼。
“魑魅魍魎,見不得人好。”陳浩不知何時溜達過來,遞給他一瓶冰鎮汽水,看著那台飲水設備,“砸吧,鬨吧。這人間煙火,這踏踏實實的好日子,是砸不垮的。”他仰頭灌了一口汽水,氣泡在陽光下滋滋作響,“紫薇老兒也就這點下三濫的本事了,躲在陰溝裡放毒餌。咱啊,該送快遞送快遞,該種田種田,該生火做飯就生火做飯!這灶台的火旺了,什麼牛鬼蛇神都得現原形!”
王勝用力點頭,擰開汽水,冰涼甜爽的液體下肚,驅散了夏日的燥熱。他站起身,拍了拍工服上的灰:“浩哥,我繼續跑單去了!還有好幾家等著米下鍋呢!”他跨上電瓶車,身影彙入車流,依舊那麼快,那麼穩。
陽光下,“天河”設備的金屬外殼反射著耀眼的光。公園裡孩子們的歡笑,社區飄出的飯菜香,和王勝那奔向生活的身影交織在一起,無聲地構築起一道比任何護盾都堅韌的城牆——那是億萬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科技照進現實的溫暖,是任何“毒餌”都無法腐蝕的、人間煙火的根基。玄學會的陰影仍在,但光的方向,從未改變。
喜歡科技重鑄天庭請大家收藏:()科技重鑄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