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夜色如墨,巨大的探照燈柱刺破蒼穹,將發射塔架映照得如同鋼鐵巨人,巍然矗立在群山環抱之中。塔架頂端,一枚造型與傳統火箭迥異的飛行器靜靜蟄伏。它線條流暢,通體覆蓋著一種在強光下泛著暗銀光澤的奇特材料,細看之下,那材料表麵仿佛流淌著極其細微、肉眼幾乎難以捕捉的立體紋路——正是融入了空間穩定符文的“天工絲”編織層。其尾部推進器並非單一的噴口,而是數個環繞著、結構精密、隱隱有幽藍電弧在核心躍動的裝置——這便是基於“夔鼓”技術改良的深空脈衝推進陣列。飛行器的整體形態,被巧妙地設計成一隻收攏雙翼、蓄勢待發的神鳥模樣。
發射控製大廳內,氣氛莊重而緊張。巨大的倒計時顯示屏閃爍著猩紅的數字。穿著統一製服的工作人員坐在各自的操作台前,全神貫注地盯著眼前的屏幕和數據流。主控台前,項目總師秦院士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眼神銳利如鷹,緊抿的嘴唇透露出內心的凝重。沈舟站在他側後方,一身筆挺的深色西裝,雙手插在褲袋裡,看似平靜,但微微繃緊的下頜線暴露了他此刻的不平靜。林默、蘇晚晴、陳浩以及趙正剛則坐在後排的觀摩席上。
“沈董,最後確認一遍,”秦院士的聲音通過內部通訊係統清晰傳遍大廳,“探測器編號‘探天七號’,內部代號‘青鸞’。所有係統最後一次自檢完畢,狀態…完美。”他刻意加重了最後兩個字,目光掃過沈舟。
沈舟微微頷首,目光始終鎖定著主屏幕上那流線型的銀色神鳥:“青鸞…西王母座下信使,五色備舉,鳴動九皋,聲聞於天…好名字。秦老,拜托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明白!”秦院士深吸一口氣,對著麥克風,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各單位注意!‘青鸞’深空探測器,發射前最後三分鐘準備!遙測係統?”
“遙測正常!信號鎖定!”
“推進係統?”
“夔鼓陣列充能完畢!輸出穩定!隨時待命!”
“導航及空間穩定係統?”
“‘天工絲’外殼能量場穩定!空間符文感應器預熱完成!抗乾擾矩陣啟動!”
“地麵測控網?”
“全球‘諦聽’節點聯動就緒!信號覆蓋無死角!”
……
一連串鏗鏘有力的“正常”彙報聲在大廳內此起彼伏,彙集成一股強大的信心洪流。
“十!九!八!七……”冰冷的倒計時電子音如同重錘,敲在每個人的心上。大廳裡落針可聞,隻有急促的呼吸聲和鍵盤敲擊的細微聲響。
江南小城,林默家中。
電視上播放的正是西昌發射中心的現場直播。鏡頭特意給了“青鸞”探測器一個特寫,那暗銀色的流線型身軀、獨特的尾部推進陣列在燈光下泛著冷冽而神秘的光澤。
“老林!快看!開始了開始了!”林母激動地搖晃著林國棟的胳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屏幕。
林父也屏住了呼吸,手裡的搪瓷缸忘了放下:“這…這就是用那個‘天工絲’造的?看著…像隻大鳥?”
“專家說了,這叫仿生設計!代號‘青鸞’,是西王母娘娘的神鳥!”林母立刻科普,仿佛自己親眼見過西王母似的,“你看那尾巴後麵藍幽幽的光,就是默默他們搞的那個…那個‘夔鼓’發電…不對,是推進技術!”
“點火!”
隨著秦院士一聲令下,西昌發射場爆發出震天動地的轟鳴!沒有傳統火箭噴射出的巨大橘紅色火焰洪流,取而代之的,是“青鸞”尾部那數個環繞的推進器核心,瞬間爆發出刺目卻不擴散、高度凝聚的幽藍色電漿光柱!伴隨著低沉而極具穿透力的嗡鳴聲,如同遠古夔牛的怒吼穿越時空!強大的反衝力推動著銀色的神鳥掙脫大地的束縛,以遠超常規火箭的初始加速度,撕裂夜幕,筆直地刺向蒼穹!
“助推器分離正常!”
“‘青鸞’姿態穩定!”
“夔鼓主推進器持續加速中!”
“突破第一宇宙速度!”
“突破第二宇宙速度!”
……
控製大廳裡,彙報聲如同激昂的樂章。主屏幕上,“青鸞”的軌跡以一個近乎完美的弧度迅速擺脫地球引力束縛,化作夜空中一顆璀璨奪目的藍色星辰,速度之快,令觀測設備都顯得有些吃力。彈幕瞬間被驚歎和自豪淹沒:
【臥槽這初速度!開掛了吧!】
【幽藍電漿推進!帥到沒朋友!】
【青鸞!這名字配這速度!絕了!】
【奔向星辰大海!華夏牛逼!】
“成功了!老林!成功了!”林母激動得眼眶發紅,抓著手機就在家庭群裡發語音,“上天了!默默他們的‘青鸞’上天了!飛得比火箭快多了!那藍光真好看!像神鳥飛走了!”她的聲音帶著哽咽和無法抑製的驕傲。
林父也重重舒了一口氣,看著屏幕上那顆迅速變小的藍色光點,喃喃道:“好…好啊!這鳥…飛得真帶勁!”他笨拙地掏出手機,對著電視拍了好幾張照片,也學著老伴的樣子往群裡發,還加了一句文字:“給咱兒子點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昆侖基地,地下指揮中心。
林默等人麵前的巨大屏幕上,也同步著“青鸞”的發射實況和傳回的實時數據流。看到探測器順利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秦老那邊壓力不小,第一次把這麼多前沿技術集成到深空探測器上。”蘇晚晴看著屏幕上“青鸞”穩定飛行的參數,輕聲道。她麵前的分屏上,正快速滾動著“天工絲”外殼承受宇宙輻射和微流星體的模擬數據,以及空間符文能量場的穩定性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