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十萬大山_那些流浪的日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4章 十萬大山(1 / 1)

雲貴川的山可以說是一座連著一座,鳳凰傳奇的歌裡就我一句“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把貴州的烏蒙山唱給了全世界的人聽。不知道是不是有太少作詞作曲的人來廣西,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那個歌手唱廣西的山水,他們並不是不知道廣西的美,而是沒有親身來體驗廣西的美。

廣西有一群山也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廣西的十萬大山。聽到廣西的十萬大山,千萬不要認為廣西因為太多山區而貧窮,要知道的是十萬大山隻是形容哪一個地方有非常多的山峰,一望無際,連綿起伏,數也數不清。

十萬大山,位於廣西的西部,屬桂西南山地勾漏山係,東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貴台鎮,西至中越邊境,分布於欽州、防城、上思和寧明等地。十萬大山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長100多千米,寬3040千米,總麵積達2600平方千米,為廣西最南端的山脈。1982年,十萬大山建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北寬45千米,東西長74.4千米,保護區總麵積.1公頃。它是我國南部近海的一條南西—北東向的古老山係。其地質結構穩定,組成岩層為三疊紀、侏羅紀砂頁岩、礫岩、頁岩以及印支期、燕山期花崗岩。十萬大山山勢陡峭,山峰險峻,重疊綿延,山脈眾多,蒔良嶺、久寶山、淺板山,這三座山峰氣勢雄偉。其中,主峰位於上思縣南部雞籠隘附近的蒔良嶺,海拔1462米。區域內溝穀深切,落差巨大,瀑布宣泄,主要瀑布包括神馬瀑布、應天瀑布。十萬大山為廣西南部重要的氣候分界線,山脈南北兩側氣候差較大。生態環境多樣,境內有保存較好的熱帶季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發育較好的次生林。十萬大山屬北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廣西的水源林區,有65條中小河流穿越其中。區內主要保護對象為水源涵養林和季雨林、山地常綠闊葉林模式標本產地。

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熱帶生態寶庫,保護區共有3174種維管束植物,407種脊椎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分彆是雲豹、金錢豹、林麝、巨蜥、蟒,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13種,如金毛狗脊、粗齒桫欏等。

十萬大山保護區內除了山峰、瀑布、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外,還有劉永福父誥封碑等人文景觀,區內至今仍保留著幾條較完整的古棧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經過地和兵家必爭之地。

十萬大山屬溝漏山係,它們由三疊係砂岩、礫岩組成;是三疊紀至白堊紀繼承性盆地。地層古老,山勢陡峭,山峰險峻,重疊綿延,海拔1000米以上有82座山峰,海拔900~1000米的山峰有28座,海拔500米以下有眾多山峰,各種山峰千餘座,因此稱為“十萬大山”。

十萬大山形成於中生代以來地殼拗陷構造運動,包括砂岩、頁岩、礫岩在內的紅色岩層沉積厚度大且分布廣泛。十萬大山地質體係完整,出露地層不多,少見褶皺斷裂和岩漿活動,主要由三疊紀、侏羅紀沉積岩和印支期、燕山期花崗岩構成。山脈中心是三疊係陸相沉積岩、泥岩和礫岩為主,北部是侏羅係沉積岩,南部是印支期花崗斑岩和花崗岩。喜馬拉雅運動受到花崗岩侵入的影響並發生撓曲作用,形成重疊的單斜山。

十萬大山的地貌以中低山為主,屬南陡北緩的單斜地貌,坡度大,尤其南坡,北坡的坡度多為30~40°,南坡特彆是海拔800米以上地帶在50~60°以上,岩石較破碎。十萬大山是一條南西—北東向走向的山係,它地層古老,地貌複雜,以中山為主,山勢雄偉,脊線明顯。海拔1000米以上有82座山峰;海拔900~1000米的山峰有28座;海拔500米以下有眾多山峰。最高峰蒔良嶺雞籠山)海拔1462米。發源於十萬天山北麵的河流順坡麵切割發育,山地南側河流短促、湍急,獨流入海。在單斜山體的控製下,河流多沿錯動的斷裂穀地及兩單斜山之間發育,河床床曲折,河灣相間,形成險灘。

十萬大山屬北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短暖,夏季長熱,氣候溫暖濕潤,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在4~10月,乾濕季節明顯。年平均氣溫21.3~22.4c,年平均降雨量1203.6~1280.2毫米,南北坡年降水量相差200~300毫米。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有時會出現冰雪。十萬大山為廣西南部重要的氣候分界線。南坡寒害較輕;北坡明江穀地,寒害較重。由於十萬大山的阻隔,山體南北兩側因海陸風的影響而氣候差異明顯,山體以南氣候暖和,麵臨熱帶海洋,降水豐沛,防城那梭多年平均降水量甚至達3700毫米,為廣西降水量之冠。而十萬大山北坡的上思、寧明一帶,處於背風坡,為“雨影”區,降水量大幅減少,如距防城那梭僅50千米的上思縣域,年降水量就隻有1100餘毫米,不及前者30。

十萬大山地區秦時為象郡地,漢為合浦、玉林二郡地。漢光武帝屬八峒,即今防城縣地。隋代屬上思州。由隋唐以迄元、明,十萬大山分屬於欽州、上思州、思明州管轄。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拆思明州地置寧明州。光緒十四年1888年)七月,十萬大山地區屬防城、如昔。

民國之後十萬大山隸屬上思縣寧明縣。新中國成立前,十萬大山分屬欽州、防城、上思、寧明管轄。而欽、防曆史上一直隸屬廣東,寧明隸屬廣西,上思隸屬不一。

曆史上,各代封建王朝雖然在十萬大山周圍建立了州縣,曆代封建統治者交通要道和隘口建立過一些營堡、哨所、堆卡。十萬大山延綿延伸近200千米,成為南來北往交通的天然障礙。從古至今山兩側頻繁的商品交易中產生一條條道路跨越這道屏障。20世紀前一條曲折的石板山間小路,是跨越十萬大山連接兩廣的古道,稱作粵桂古商道。因為有一千多級台階,所以又稱作千級商道。後來,隨著公路的修建,帶動了十萬大山景觀開發,帶動了沿路經濟的發展。

喜歡那些流浪的日子請大家收藏:()那些流浪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