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聽了情況後很感動,說這叫廠民一家親,是好事,必須支持!”
“太好了!”
趙敏書猛地睜大眼睛,臉上的陰霾瞬間消散,嘴角抑製不住地揚起。
她忍不住笑出了聲,連帶著周圍的人都看了過來。
“師傅!您聽見了嗎?部隊同意了!”
“那鞋碼的事呢?”
她很快冷靜下來,急忙追問,生怕漏掉什麼細節。
“彆擔心。”
黎司澤繼續說道,語氣從容而周到:“已經安排人去統計每個戰士的鞋碼了,過兩天就寄給你們。”
“還有件事,”他頓了頓,聲音變得更加鄭重,“領導說,要給你們一些糧票和肉票,算作材料補貼。”
“這……
不用了吧?”
趙敏書一聽,臉“唰”地一下紅了,像是被燙到一般。
她連忙擺手,儘管對方看不見:“我師傅是自願的,根本沒想圖回報。這麼做……太不合適了。”
“這是規定。”
黎司澤語氣很堅定,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不能讓群眾白出力,尤其是為部隊做的事。”
“你們一定要收下,這不僅是補貼,更是部隊的心意,是我們對周師傅的感謝。”
一周後,郵遞員騎著綠色的自行車,停在了鞋鋪門口。
“周師傅在嗎?您有封掛號信!”
他揚聲喊道,手裡拿著一個厚實的牛皮紙信封,邊角有些磨損,顯然經過了長途跋涉。
陳翠趕緊上前接過那個信封,指尖能感受到它的厚度與重量。
她小心地拆開,一張張紙從裡麵滑出。
打開一看,裡麵有詳細的鞋碼清單,密密麻麻寫著八十六個名字和對應的尺碼;還有一疊厚厚的糧票、肉票,整整齊齊地夾在中間;最下麵,是一封打印的感謝信,字跡工整,落款是部隊政委辦公室。
周師傅顫巍巍地戴上老花鏡,手指有些發抖地拿起那封信。
他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讀著信上的內容:
“謹代表全體官兵,感謝周師傅的擁廠之情,您親手縫製的每一針每一線,都溫暖了戰士們的心……”
讀著讀著,他的聲音越來越低,眼眶慢慢紅了,眼角滲出了一滴渾濁的淚。
他用手背輕輕擦了擦,卻怎麼也止不住心頭的感動。
“這些孩子,太懂禮了。”
他喃喃道,聲音哽咽,“年紀輕輕,就知道感恩,知道規矩……真讓人放心啊。”
他拿起那些票證,手指摩挲著糧票上的圖案,猶豫了幾秒,突然轉身就想寄回去。
“如意,你給那小子打個電話,這些東西我們不能收。”
他語氣堅決,像是要把心掏出來一樣乾淨,“我們做鞋是自願的,怎麼能拿部隊的東西?”
“師傅,人家是一片心意,您就彆推了。”
趙敏書趕緊上前攔住他,雙手輕輕按住他的手腕。
“您想想,買布要錢,買底料要錢,線也要錢,這麼大的開銷,您一個人扛得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