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這不懼風雨的小樹苗,還沒長穩當就折了。
可他如今正值壯年。
隻要君臣一心,天底下還有什麼事兒是擺不平的?
吳景誠找過來的時候,李瑜正在看已逝貪官的卷宗,這個貪官是興安二年的時候就被砍了的。
這會兒骨頭恐怕都蛀蟲了。
可是卻被沈旦察覺可能是栽贓陷害,千裡迢迢寫了信與奏疏回來,讓李瑜幫著他替人家翻案。
“子璿,你說說你到底是咋想的?”
夏日炎炎。
吳景誠抱著兩罐,裝滿了冰塊的冰鎮楊梅走了進來,一罐自己吃另一罐放李瑜跟前。
“我剛剛過來的時候可看見了,好多人尋到戶部去,去偷瞄咱們那位許同鄉,還有膽大的找他套話是如何入你眼的。”
好端端的,這不又是給自己惹一身騷嗎?
“好在那家夥穩得住,人家問東他答西人家問這家的小姑娘,他就答彆人家的小夥子。”
跟聽不懂人話兒似的。
是個人才!
李瑜看卷宗看得煩躁,撿了顆冰楊梅才覺得煩躁之氣退散了些,這官場冤死的鬼可真不少。
“我還能是咋想的,自然是因為合適唄。”
雖然看卷宗也挺累的,不過倒是比賬本好了許多。
若重來一次他絕不聽老媽的學財會,還不如去當法學生呢。
吳景誠滿臉殷勤:“聽說崔閣老每回會試之後,便會廣邀各路新科進士參加詩會雅集。”
“這一場科舉下來不止禮物將庫房塞得滿滿當當,那人才也差不多都網羅到自己麾下了。”
要他說不管好友是想賺錢,還是想發展自己的勢力。
這個法子都不錯啊。
於是他建議道:“要不你也試試,我覺得投入那你門下的肯定比崔閣老多,反正陛下也不會介意。”
畢竟崔閣老的年紀大了,也沒幾年的仕途可以走了。
他家李子璿年紀輕輕前途無量,怎麼也比跟著崔閣老更有希望。
李瑜笑道:“你懂什麼,就是要跟著年紀大的才行。”
跟在年紀大的領導身後,沒準兒沒幾年就可以出人頭地。
跟在年輕領導身後乾什麼?
等著到時候一起退休啊?
李瑜抬頭看著小吳:“我說你們都察院沒活兒了麼,要不我去跟陛下說說,把你跟老二老三的位置換一換?”
每日到處摸魚跟人聊八卦,不串禮部串戶部,不串戶部串兵部,比京城的丐幫知道的小道消息還多。
“大可不必。”吳景誠自然不乾,他連連擺手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陛下可離不開我。”
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
雖然他的本事不像李瑜那樣,被皇帝當成肱骨之臣重用,可皇帝對他打聽事情的本事還是滿意的。
皇家有個情報組織叫飛鷹司,是專門用來監視文武大臣們的,至於這個效果好不好就得看事兒了。
趙翊時常覺得有些事讓他們去查,還不如問吳景誠快,所以小吳同學被單獨召見的時候還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