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些阿諛奉承之輩,哪裡能和那些青史留名的名將相提並論?
他們怎可能創造出如此奇跡?”
他越說越激動,額頭上青筋暴起,仿佛要把心中的懷疑和不滿都宣泄出來。
而另一邊,李邦華拖著沉重的步伐,神情落寞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他草草用過晚飯,便拖著疲憊的身體躺到了床上。
可剛一閉上眼睛,皇帝那笑眯眯看著狸貓的眼神便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一種沒來由的苦楚湧上心頭,他在心中暗自悲歎:
如今大明內憂外患,局勢岌岌可危,可這位皇帝卻如此昏庸。
拿出一百多萬兩銀錢給平民過端午節,本以為他是心懷黎民,有明君之相,沒想到不過是為了收買人心、沽名釣譽罷了。
再想想他對那隻狸貓的寵溺,簡直是昏君無疑……
想著這些,李邦華心中的失望和憤懣越來越深,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隻能在痛苦的思緒中煎熬著。
燭火在案頭搖曳,將王章的影子扭曲地投在牆壁上。
他握著狼毫的手青筋暴起,墨汁幾次因用力過猛濺在宣紙上,卻渾然不覺。
"昏君!偽善之徒!"
他咬牙切齒地將筆重重拍在硯台裡,飛濺的墨點如血漬般暈開,
"定要讓滿朝文武看清你的真麵目!"
筆下的文字如鋒利的匕首,字字直指朱有建,將端午施銀斥為收買人心的作秀,將逗貓之舉批作亡國之兆,誓要把這位皇帝的"醜態"公之於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陳良謨則在另一處宅邸中來回踱步,燭芯"劈啪"爆開的聲響都讓他煩躁不已。
他攥著袖中的聯名奏折,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
"明日一早,定要去翰林院、都察院走一遭。"
他盤算著哪些禦史與自己交好,哪些翰林最易煽動,嘴角勾起陰冷的弧度,
"隻要滿朝官員一齊施壓,量皇帝也不敢再躲在西苑逍遙!"
二人懷著同樣的執念,一個在深夜伏案疾書,一個在暗中謀劃串聯,一場針對皇帝的朝堂風波,正悄然醞釀。
夜色如墨,八間書房內燭火通明。
禦史們個個眉頭緊鎖,狼毫在宣紙上沙沙作響,字裡行間滿是痛心疾首與義憤填膺。
他們時而重重拍案,時而搖頭歎息,仿佛正與那“誤入歧途”的皇帝隔空論戰。
“想當初,咱們以‘千古一帝’之名激勵陛下,他事事依從,朝政漸有中興之勢。”
一位禦史邊寫邊喃喃自語,
“如今居然寵溺狸妖、不聽諫言,便要毀了這大好局麵?”
另一位禦史則怒目圓睜,將筆狠狠一擲:
“不管他是剛愎自用還是朝令夕改,隻要順著咱們鋪就的明君之路走,便是聖主!
若敢偏離,就是昏君!”
在他們眼中,皇帝就該如提線木偶般,嚴格遵循他們製定的“千古一帝”標準,哪怕這個標準不過是他們掌控朝堂的工具。
嚴於克己也好,刻薄寡恩也罷,隻要能成就他們心中所謂的“中興大業”,一切手段皆可。
隨著方案逐漸成型,一場關乎君臣權力與尊嚴的對決,已然拉開帷幕。
這場較量,究竟是皇帝力挽狂瀾,還是禦史們迫使皇帝就範,亦或是重蹈萬曆年間君臣僵持的覆轍,沒人能預見結局。
但可以肯定的是,京城的朝堂即將迎來一場狂風暴雨,而大明的命運,或許也將在這場風暴中,發生意想不到的轉折。
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