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皇……真的會給咱們糧食?”
壯民首領攥著傳信的令牌,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旁邊的彝民首領重重點頭,聲音帶著顫抖:
“令牌上有大明兵符印記,假不了!
這是……這是朝廷第一次主動給咱們送糧啊!”
營地裡的狼兵們聽聞消息,先是死寂,隨即爆發出震天的歡呼,連孩子們都知道,有了糧食,就不用挨餓了。
營地裡的歡呼聲還未散儘,那一千多狂信徒的舉動便如星火燎原般感染了所有人。
他們跪在冰冷的土地上,額頭抵著塵土,一遍又一遍的“聖皇萬歲”在山穀間反複回響,每一個字都浸透著久旱逢甘霖的激動。
有老兵忍不住抹淚,他們這輩子見過太多苛政與漠視,從未想過有一天能被朝廷如此珍視。
狼兵們收起了往日的戒備與疏離,看向北方的眼神裡多了敬畏與依賴。
壯民首領將那塊兵符令牌貼身收好,像是握住了整個部族的生路;
彝民首領則召集族人,鄭重宣布從此以“聖皇信民”自居,連部族議事時的口號都換成了“為聖皇守邊”。
當狼兵組織起三萬民眾挑著竹擔、背著竹簍,徒步進入交趾,來到升龍城運糧時,高宇順看得直想扶額——
他早知狼兵社會結構原始、缺乏工技傳承,卻沒料到他們連最簡易的木輪大車都沒有;
實在好奇這般全靠人力搬運的境況下,他們究竟是如何在崇山峻嶺間生存至今的。
於是他立刻指示太監團與騎士團:
“停下休整,先給狼兵趕製大車!”
眾人搬出蒸汽動力鋸,一邊砍伐硬木趕製車架,一邊手把手教狼兵造車技藝。
最難的莫過於車軲轆的製作,騎士團成員蹲在地上演示“火揉法”:
將筆直的硬木段架在火上慢慢烘烤,待木材變軟後趁熱彎製成圓弧,冷卻後便成了輪圈,再用木輻條十字交叉固定;
輪軸結構也儘量簡化,隻用一根硬木橫軸穿過圓輪中心,靠榫卯扣合固定,雖簡陋卻足夠結實,推行起來比挑擔子省力太多,裝載量更是多了數倍。
狼兵們圍在旁邊看得入神,壯民首領更是親自上手嘗試,被燙得直甩手也不肯停。
“有了這車子,運糧能省一半力氣!”
他摸著剛做好的木輪,眼裡閃著光。
高宇順站在一旁看著,暗自慶幸及時補救——
否則光是升龍城的十萬石糧食,靠人挑肩扛怕是要耗費數月,南下計劃都得被拖慢。
三天後,兩百輛簡易木車趕製完成,車身上還被狼兵們刻上了歪歪扭扭的“聖”字。
當第一車糧食被穩穩推出營地時,圍觀的狼兵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高宇順知道,這不僅是教會了他們造車,更是讓他們看到了“改變”的可能——
而這份改變,正與大明的支持緊緊相連。
何況這十萬石還隻是升龍城的儲備,後續要前往的占婆、真臘、南掌、暹羅等地區水網密布、盛產稻米,儲備隻會更多,用大車運載顯然靠譜得多,總不能讓狼兵靠肩膀把整個半島的糧食都扛回廣西。
至於清點出的金銀珠寶,高宇順沒有分給狼兵,倒不是舍不得,而是眼下給了他們也無處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