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布政司向來輕視這些連宣撫司名分都沒有的“邊地小族”,平日裡連鹽巴都掐著量賣,更彆提讓他們用金銀去交易物資,與其讓財寶在手裡閒置,不如帶回京城充實內庫。
高宇順索性將各城搜集到的鹽巴全部搬出來,讓狼兵隨糧食一同運回:
“有鹽才有力氣,先把日子過起來。”
夜裡他又借著油燈寫下打漁的結網技巧、豬雞豢養的法子,讓識字的親衛教狼兵頭領認讀,好讓他們日後能吃上肉食,不再單靠雜糧度日。
可當他看到狼兵們還在用原始的“火燒石釜”做飯——
把石頭鍋架在火上烤,米飯常煮得半生不熟,連喝口熱湯都難時,不禁動了惻隱之心,當即決定:
“把咱們的行軍大鍋分一半給他們!”
說來有趣,這些鐵鍋本不是為做飯準備的——
聖皇總說冷水洗澡傷元氣,特意吩咐給隊伍配了百多隻大鐵鍋燒熱水,如今正好“挪用”到更要緊的地方。
狼兵們捧著沉甸甸的鐵鍋,用粗糙的手掌反複摩挲,眼裡滿是新奇與感激。
壯民首領當場架起火,煮了一鍋噴香的米粥,連湯帶水喝下去,滾燙的暖意從胃裡直竄到心裡。
高宇順看著他們滿足的模樣,暗自點頭:
糧食、鹽巴、鐵鍋、技藝……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千言萬語更能讓他們明白,跟著大明走,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看著狼兵們圍著鐵鍋興奮地比劃火候,又蹲在工匠身邊學得滿手木屑、連吃飯都捧著車輪圖紙的認真模樣,高宇順知道,這些看似微小的幫助——
一口能煮熱飯的鐵鍋、一輛能省力的木車、幾句種養的法子,或許正一點點撬動他們世代沿襲的生存狀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聖皇的恩惠,也不再是遙遠的口號,正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物件與糧食,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他們心裡。
三萬狼兵個個是能流血不流淚的硬漢子,此刻推著載滿糧食與鹽巴的大車往回走時,卻紅著眼眶,有人忍不住帶著哭腔哼起了部族小調,滿是難以言喻的激動與感激。
其中一位年長的狼兵首領走過來,執意要將族中傳承幾十代的竹杖留下——
那竹杖通體包漿溫潤,杖頭刻著九黎圖騰,據說是當年部落遷徙時的引路聖物。
“這是我們能拿出最貴重的東西,獻給聖皇使者!”
他雙手捧著竹杖,態度無比鄭重。
高宇順沒有收下,反而指著不遠處的內河平原,笑著告訴他們:
“你們看那片河穀,水土肥沃得很,隨便灑下稻種就能收獲,幾乎不用費心打理。
等活僵之亂平息,便去那裡開荒種地,保管比山裡收成全得多。”
首領心裡透亮,他們在石縫裡都能種出雜糧,這點種植本事還是有的。
這份“給地耕種”的許諾,比任何寶物都珍貴,已是天大的恩惠。
大車軲轆碾過土路,留下深深的轍痕。
高宇順站在原地望著隊伍遠去的背影,知道這些轍痕不僅印在地上,更印在了狼兵心裡——
聖皇的恩惠從不是施舍,而是給他們一把開墾新生活的鑰匙,而他們回饋的,終將是大明西南最堅實的屏障。
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