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由恍惚,這日子過得真快,一轉眼都到下元節了。
再過一個月,都快放寒假了。
郡主過堂的這段,其實我很好奇,很想親自看看,看城隍爺是怎麼審判郡主的。
但這個事情,本來就是不能隨便看的,我在三聖廟隻看了一次,還是偷偷看的。
所以,隻能等過堂之後,問黃道長結果了。
然後我們聊天的時候,我就說了一下前幾天救火,順便砸了個邪神像的事情。
黃道長連連點頭,說你們這是伐廟破壇,做了好事,是有功德的啊。
王建有點不太懂,就問我們,這個伐廟破壇是什麼意思?
黃道長說,伐廟破壇是道教的一種儀式,是從古代就有的,主要的為了摧毀民間的淫祀廟宇和壇場,從而消除妖魔邪祟對社會造成的危害。
說白了,就是古代打擊封建迷信的一種方式,意義十分重大,甚至可以說是道教的立教之戰。
王建一聽更迷糊了,說古代的時候,人們不都是封建迷信嗎,怎麼還打擊封建迷信?
這個詞聽起來,不太像是古人乾的啊……
黃道長知識淵博,聽後不由一笑,便對我們講起了道教初創時候,關於伐廟破壇的故事。
東漢時期,道教初創,那時民間正盛行巫術和鬼神信仰。
祖天師張道陵受太上老君傳授“正一盟威之道”,其中明確規定“誅符伐廟”是道教弟子的職責。
目的是為了清除巴蜀地區泛濫的巫術與淫祀,燒掉那些廟宇,避免百姓因祭祀鬼神而傾家蕩產。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道士還要去燒廟、去清除鬼神呢?這不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了嗎?
說到這裡,就要先講一講巫和道的關係以及區彆。
巫文化與道教,兩者源遠流長,相互交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巫文化,作為原始宗教的遺存,其曆史可追溯至遠古時期,人們通過巫術、咒語、祭祀等方式與自然和神靈溝通,以求得福祉與庇佑。
而道教,則是在巫文化等原始宗教基礎上,融合了道家哲學、陰陽五行學說等多種思想,於東漢時期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宗教體係。
從某種程度上說,道教是對巫文化的一種繼承與發展。道教中的許多儀式、法術、符咒等,都可見巫文化的影子。
例如,道教的齋戒、壇醮等儀式,便與巫文化的祭祀、祈福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同時,道教在吸收巫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又對其進行了哲學化的闡釋和升華,使之成為道教教義、修行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巫文化與道教在民間信仰中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在許多地區,巫婆、神漢等巫文化從業者往往與道士、法師等道教人士共同參與到民間信仰活動中,共同為民眾提供宗教服務。
這種融合與互動,不僅豐富了民間信仰的內涵,也促進了巫文化與道教的相互傳播與發展。
以上,是比較官方一些的說明。
實際上,漢代巫術盛行,人鬼混雜,民間多祭祀邪神,甚至一些鬼類也能堂而皇之享受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