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年,γ7異常空域邊緣,地球科考艦隊
γ7異常空域邊緣,地球科考艦隊如同蟄伏的巨獸,靜靜懸浮在扭曲的星空背景下,星光在異常引力場中詭譎地閃爍,營造出一種令人屏息的靜謐。
主屏幕上,“探針號”無人科考艦傳回的影像清晰可見——在其腹部那個由強大能量場精密維持的零號空間“氣泡”內,一道原本狂暴的暗影弦能量體已變得異常平靜,如同被馴服的烈馬,其外圍那層詭異的暗影能量已徹底剝離,形成一層相對穩定的“能量套子”,牢牢包裹著核心,而核心的弦振動溫和而規律,散發出和諧的能量波紋,仿佛宇宙的低語。
更令人振奮的是,那緩慢卻清晰的摩斯電碼信號,仍在持續傳來,每一個脈衝都透露出希望:
“安全……感激……思維……清晰了許多……混亂和痛苦……減輕了……”
孔方佳元帥佇立在“啟明號”艦橋中央,玄黑色元帥常服襯得他身形愈發挺拔,他深邃的目光凝視著屏幕上的信號解碼文字,臉上波瀾不驚,但緊抿的嘴角微微放鬆,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釋然。他背在身後的雙手,指節不再因緊繃而發白,沉穩的站姿彰顯著指揮官的威嚴,內心卻為這曆史性時刻泛起漣漪。
“成功了……佳哥,我們真的做到了!”李豔的聲音通過加密頻道從遙遠的洪荒基地傳來,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和喜悅,甚至能聽出一絲哽咽。
作為全程參與零號空間研究和此次高風險捕捉行動的科學家,她深知這一步的意義何其重大——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一種未知存在形態的成功乾預和人道主義救援,多年來的艱辛付出終於開花結果。
王海峰博士站在孔方佳身旁,布滿血絲的眼睛死死盯著“弦球之眼”傳回的微觀數據,雙手因興奮而微微顫抖,屏幕上跳動的和諧波形印證了理論的完美實現。
穩態維持!能量結構穩定!信息流趨於有序!元帥,零號空間的確為這種能量信息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錨定點’!它隔絕了異常空域那種混亂規則對它們意識的持續侵蝕和扭曲!”
王海峰的聲音透過通訊設備傳來,沙啞卻充滿力量,仿佛年輕了十歲,回蕩在控製室緊繃的空氣中。周圍的顯示屏閃爍著幽藍的光,數據流如瀑布般滾動,團隊成員屏息凝神,見證著這曆史性的突破。
孔方佳緩緩呼出一口氣,胸腔微微起伏,仿佛將連日來的沉重壓力都隨之吐出。他站在指揮台前,雙手輕按桌麵,眼神銳利如鷹,轉向通訊官,聲音沉穩而果斷,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回複‘探針號’內的先行者個體:無需感謝,這是文明之間應儘的互助。請儘量保持平靜,適應當前環境。我們將嘗試救助更多你們的同胞,確保每個能量體都能找到安息之地。”
命令被迅速執行,通訊官的手指飛快敲擊鍵盤,簡單的摩斯電碼信號如電波般精準發送回零號空間內,信號燈在麵板上閃爍出穩定的綠光。
“通訊官,記錄此次成功捕獲的所有參數,包括能量脈衝強度、零號空間穩定度、目標反應模式、以及後續穩態維持數據。建立‘救援行動數據庫’,確保每個細節都存檔備份,為後續分析提供依據。”
孔方佳繼續下令,思維清晰縝密,目光掃過全息投影上的實時數據流,“命令‘探針號’,按照既定預案,鎖定下一目標區域。重複捕捉流程,注意能量調控,避免過度刺激引發大規模連鎖反應。每一步都需謹慎,保持能量閾值在安全範圍內。”
“是!元帥!”通訊官立正回應,聲音堅定,隨即傳達指令到艦橋。控製室內氣氛稍緩,但專注依舊。
“探針號”再次如同耐心的漁夫,調整著它那中空的、散發著微弱空間扭曲光芒的艦體,引擎低聲轟鳴,緩緩駛向γ7空域內另一片相對獨立的暗影弦富集區。
艦體外殼泛起漣漪般的光暈,空間扭曲的波紋在虛空中蕩漾。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整個操作過程顯得更加流暢和自信,導航員精準校準坐標,能量束如絲線般牽引目標。
第二次捕捉同樣成功。又一團暗影弦能量體在被巧妙引入零號空間後迅速平靜下來,空間穩定場如溫柔搖籃包裹著它,目標通過摩斯電碼發出了類似的、帶著茫然與感激的訊息,信號強度穩定上升,顯示出意識的複蘇。
第三次捕捉中,“探針號”鎖定了一片密集的暗影弦區。艦體緩緩靠近,能量網悄然張開,將目標輕柔捕獲。能量體在引入零號空間時微微顫動,但很快在錨定點作用下穩定,信息流趨於有序。
第四次捕捉時,操作更加嫻熟,艦體如靈巧的舞者穿梭於異常空域邊緣,每次成功都伴隨控製室內低沉的歡呼。
“探針號”如同一座移動的、充滿希望的“方舟”,在危機四伏的異常空域邊緣謹慎作業,每一步都計算精確,避免觸碰混亂規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讓艦隊成員們精神振奮,工程師們擊掌相慶,指揮官們麵露欣慰;也讓遠在地球的科學團隊歡呼雀躍,監控中心的大屏幕播放實時畫麵,研究員們興奮地交換數據筆記。他們不僅僅是在收集數據,更是在踐行一種超越種族和維度的文明道義,守護著宇宙間的脆弱生命和文明。
孔方佳始終坐鎮艦橋,密切關注著每一次行動的細節。他時而與王海峰低聲交流觀測數據,時而通過加密頻道與李豔討論零號空間內能量態的微妙變化。他的指揮冷靜而高效,確保著救援行動在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隨著救援行動的持續進行,成功收容的先行者個體數量穩步攀升,一個關鍵性問題也隨之逐漸凸顯。
“探針號”內部臨時生成的零號空間,其體積終究有限,雖然能暫時穩定這些被發現的先行者個體,確保其能量信息態不至於潰散,但這絕非長久之計,無法滿足持續收容的需求。
況且,將如此眾多狀態不穩定儘管目前被零號空間場暫時穩定)的未知能量信息態個體,直接帶回地球核心區域的“昆侖之心”基地,其中蘊含的潛在風險更是難以估量,任何意外都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
“元帥,‘探針號’已成功收容第七個先行者個體。零號空間容量接近飽和臨界點,係統數據顯示繼續收容新個體將極有可能導致現有空間場穩定性指數顯著下降,存在結構失效風險。”操作官緊盯著屏幕上的數據流,語氣凝重地報告道。
孔方佳微微點了點頭,他深邃的目光早已洞悉這一瓶頸。實際上,在救援行動開始不久後,他就預見到了空間容量這一硬性限製。
他的目光銳利地投向星圖中那片閃爍著γ7標識的空域,大腦如同超頻運轉的量子計算機,飛速計算著各種可能性與應對方案。“暫停後續所有救援行動指令。”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命令‘探針號’保持當前位置,全功率維持現有零號空間場的穩定輸出,務必確保已收容個體的安全。重複,優先保障現有收容結構穩定。”
下達完指令,他沒有絲毫停頓,果斷轉身,大步走向艦橋後方的專用通訊台,直接接通了遠在地球“昆侖之心”基地的最高指揮部加密頻道。
“這裡是孔方佳,呼叫昆侖之心最高指揮部。γ7空域救援行動目前取得階段性成功,已確認零號空間技術對穩定先行者能量信息態個體具有顯著效果。”他語速清晰,每一個字都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然而,現有科考艦船已無法承載更多個體。現急需一艘具備大型收容能力的新型運輸艦,具體要求如下:艦體結構必須進行全方位的強化改造,核心要求是安裝一台足以容納至少五十個類似個體、並能提供長期穩定維持的大型零號空間發生器。該發生器必須配備獨立且冗餘的強大能源核心,確保其持續運轉。
同時,艦船需配備與之配套的高級生命維持係統——雖然目標個體是純粹的能量信息態,但根據現有分析,它們很可能需要特定的‘信息環境’來模擬其原生狀態以維持長期穩定。
此外,該運輸艦必須具備深空遠程航行能力,並立即以最高優先級前往γ7空域與科考艦隊主力彙合。重複,這是當前最高優先級任務。”
孔方佳的命令條理清晰,要求明確,不容絲毫含糊。地球聯合政府最高層在接到這份緊急需求後,迅速啟動了最高響應機製。
一艘代號“諾亞方舟”的“巨鯨”級超大型運輸艦被緊急選中,地球最頂尖的工程師團隊和精英技術專家立刻被調集起來,以三班倒的方式日夜不停地投入到這艘龐然大物的緊急改裝工程中。
來自“洪荒基地”的零號空間發生器核心被列為最高機密火速調運至改裝船塢;龐大到足以驅動一座城市的獨立能源核心被小心翼翼地吊裝進艦體深處,複雜的管線如同巨獸的血管般鋪陳;
原本空曠的巨型貨艙被重新規劃,利用多重場域技術分割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信息隔間”,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同先行者個體間可能存在的能量信息乾擾,為即將到來的特殊“乘客”營造出各自所需的穩定微環境。
整個改裝過程在爭分奪秒中進行,目標隻有一個:儘快讓這艘承載著特殊使命的“諾亞方舟”啟航。
等待“諾亞方舟”抵達的這段時間裡,孔方佳並未讓艦隊閒著。他命令科學團隊對已救援的七個先行者個體進行了更深入的、非侵入性的“對話”和研究。
通過簡短的摩斯電碼交流,他們初步了解到這些個體確實是先行者文明在升維災難中崩解後,意識核心僥幸附著於宇宙弦、並依賴異常空域環境苟存的“殘留體”。
他們的記憶大多殘缺不全,充滿了升維瞬間的恐怖和之後漫長歲月中的混亂與痛苦。零號空間提供的穩定環境,對他們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霖,極大地緩解了他們的“不適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也進一步證實了王海峰之前的猜想:γ7這類異常空域,確實是某種高維災難先行者升維失敗)留下的“傷口”,而其中的“暗影弦”,就是災難受害者扭曲存在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