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老太太笑道:“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辦這種相親會。主要是部隊裡有些老大難的同誌,一直拖著沒成家也不是個事兒,所以我們就想通過這個相親會,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但沒有個章程,我就想找你們做慣了基層工作的同誌來商量商量。”
楊玉貞聽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發出了“嘶”的一聲。
她心裡暗自叫苦,這做媒可真是件麻煩事啊!
弄不好會被人埋怨死!
“我以前可真沒做過媒人啊!”楊玉貞一臉為難地說道。
民間,雖然每個婦人都有做媒的愛好,但媒人這個職業是不可或缺的。
這個年頭,雙方父母一拍即合,都會再找個中間人做媒。
因為無媒,就是苟合。
司老太太大手一揮:“不是要你做媒人,新時代,不需要媒人,你就是個介紹人。”
介紹人,那不還是媒人!
特殊時期,軍隊被視為“無產階級專政的柱石”,軍人婚姻的穩定性直接關係部隊紀律。
政策規定:軍官需達到“28歲、副連級”以上才能申請結婚,士兵服役期間嚴禁談戀愛,做媒需符合年齡、職務門檻。
而民間,一般男性一般二十出頭就結婚了,鄉下甚至二十不到,就至少有一半男性結婚,導致二十八歲未婚男,是一個非常大的年紀,靠軍人自己基本上沒有可能找到對象,這時候不是家裡,就得是組織上幫助和關心他們了。
組織做媒可減少因個人自由戀愛引發的“成分不純”風險,通過組織介紹的婚姻,離婚率比自由戀愛低40,有利於鞏固國防。
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特彆是部隊,“革命化”婚姻成為主流:當時提倡“婚姻要為革命服務”,強調配偶的政治覺悟、勞動表現和集體意識,而非個人情感或家庭背景。
撮合婚姻時,需反複核實對方的政治身份如是否貧下中農、黨員、工人等),過程複雜且責任重大,一旦出現“政治問題”,介紹人需承擔責任。
但每年需要相親的軍人人數就那麼幾個,一般都是首長們將這種事情承包給各自的媳婦兒,私下相看就行。
這是任務!
政治任務!
這也就是為什麼團長夫人願意自費為阮叔燁辦相親宴,一般人把做媒當成麻煩事,就圖個趕緊把任務完了就算了。
楊玉貞聽後,思考了片刻,問道:“多少人?具體是個什麼情況呢?”
“你一下子就問到了問題的中心!”司老太太繼續說著:“平明一年也沒多少人,也不用湊到過年,什麼時候有人選就什麼時候解決。但今天不一樣。”
楊玉貞認真傾聽。
司老太太笑道,“正好今年城裡回來一批女知青,她們也沒地方安排工作。總不能讓這些女孩子們回到城裡去挨餓受窮吧?所以我就想啊,女人嘛,嫁人也是一種能養活自己的方式。這不,市裡就組織了一個相親團,專門來我們這邊辦相親活動。畢竟咱們這兒單身漢多,他們也是知道的。”
楊玉貞點頭:“那一共是辦多大的相親會呢?”
司老太太笑道,“男方把適合的名單都湊出來了,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居然有四十多個,有的是未婚,有的是……和你們家小姑父一樣,隻要是單身的,組織上都決定給個機會。”
陸西辭也在相親名單裡?
楊玉貞一聽,就不想摻和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