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正月初一,就到雨水。
天亮的越發早,溫度明顯升高,還下起了牛毛細雨。
年剛過兩天,柳林河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化冰。
水車組裝迫在眉睫。
蘇行忙的連飯都是吞進肚子裡的。
蘇潤也得拿著畫好的圖紙給蘇行打下手。
蘇遠川、蘇遠河兄弟倆開始按照蘇潤的要求布置磨坊:
擺石磨、搬大鍋、還有什麼盆盆筐筐桶桶……
雞零狗碎的,也是一大堆事情。
蘇潤幾個忙得天昏地暗,其餘人也沒閒著。
趁著拜年,族裡、村裡人都齊全。
蘇安福好好宣傳了一把磨坊。
李氏也借著這機會,帶著張氏一起,上門聘請女工。
離家近、工錢多、活不重。
而且都知道蘇豐一家為人實誠。
幾重buff疊下來,沒一個拒絕的。
全都是高高興興的點頭應下,親親熱熱的把人送走,第二天再客客氣氣的上門拜年回禮。
自然。
也有不少人看工錢高,動起了小心思。
翠花嬸就是其中之一。
大過年的上門,拿了兩個雞蛋,好話說了一籮筐。
既說自己多不容易,又說她當年對蘇豐多好。
還願意一天隻拿二十文工錢。
總而言之一句話,想去磨坊做飯。
還有些不懷好意的。
居然說想來磨坊當學徒,幫著做豆腐。
李氏性柔,但並非那種拎不清的人。
自然不可能同意。
但一個村子住著,不好把人得罪死。
她就隻能裝糊塗,委婉拒絕,然後把人請走。
真要遇上那種倚老賣老,死賴著想占便宜的。
李氏也壓著性子恭維兩句。
還是要把人送走。
總而言之一句話:
聊什麼她都陪著,但想進磨坊?沒門!
連張氏都在李氏的教導下,有了長進:
雖然說話還是直,但至少不那麼容易急眼了。
在眾人的忙碌中,十多天轉瞬即逝。
春節氣息逐漸褪去,所有人各歸各位,繼續為生計奔波。
磨坊也準備的差不多,隻剩下最後的收尾工作。
正月廿二。
宜出行、商業。
蘇潤和蘇行起個大早,打算去縣衙報備登記。
縣衙過年休假,一直從十二月二十,休到次年的正月二十。
直到昨日才重新開衙。
兩人搭著蘇小叔的牛車到城門口,然後就一刻不耽誤的去了縣衙。
縣令主管一縣,像這種登記商鋪的小事,歸屬縣丞負責。
蘇行他們來得早,很快就進去了。
“張縣丞!”
兄弟兩人拱手行禮。
蘇行往前半步,將此次來意說明。
張縣丞一邊問,一邊寫批文。
辦到一半,縣衙的高捕頭匆匆趕來阻止:
“慢著!張縣丞,大人有吩咐!”
張縣丞起身詢問。
兩人嘀嘀咕咕說了半天。
中間,張縣丞目光怪異的打量了蘇潤好幾眼。
高捕頭傳完話。
臨走前,客氣的對著蘇潤一頷首,還語重心長道:
“大人對你期許甚高,前途遠大自當愛惜名譽,萬不可心有雜念!”
大炎王朝雖然廢黜了商人及其後代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的規定。
但卻改變不了士族對於商戶的偏見。
開磨坊意味著入商籍。
若蘇潤以商戶身份參與科舉,定是沒好處的。
蘇潤會意:
“蕭大人當日之言,潤早已謹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