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錢沒彆的愛好。
除了賺錢,就是好吃。
從桂花漿、到巧芽、再到豆腐,他都是搶著頭一批去吃。
能親自來招呼蘇行兄弟,除了高掌櫃的麵子,最重要就看在這些東西的份上。
見王多錢穿的講究,出門還坐馬車,確實不像是缺錢的人,蘇行當即拍拍胸脯:
“就衝王大哥這句話,大哥家今年的豆腐,我都包了!”
王多錢也敞亮:
“行!老高看人的眼光真不錯!”
“你這個小兄弟我認了!”
“彆的不敢說,以後想買什麼東西,儘管來牙行找我!”
雖然他不差這點錢,但蘇行的話聽著舒坦啊!
做生意,交朋友,都是今天你欠我點,明天我欠你點。
欠著欠著,感情就出來了!
要是一味地光占便宜不表示,那誰還跟他打交道?
我們得相互虧欠,不然憑什麼深陷?
王多錢給麵子,蘇行順著杆子就爬上去了。
聊著聊著,蘇行這才知道。
王多錢居然還是掌櫃。
那牙行就是他的。
隻是他不喜歡天天守著櫃台。
就好往外跑、結交朋友。
所以大家都叫他王牙人。
聽說蘇行想把豆腐賣到附近縣,所以才想買畜牲拉車。
王多錢還狠狠誇讚、支持了一波:
“哎!也就是我現在年紀大了,要不然肯定跟你一起去!”
“誰想一輩子都隻待在一個地方?!”
就這樣。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從豆腐聊到賣貨。
一副相見恨晚的模樣。
蘇潤看的目瞪口呆:
沒想到二哥這狗脾氣,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還挺有一套。
馬車停下的時候。
他們已經到了城外,一專門經營繁育、買賣牲畜的人家。
幾人下車。
王多錢邊帶著他們往裡進,邊解釋:
“騾子不便宜,一般人家養了就是想讓它乾活的。”
“除非有什麼變故,不然不會賣掉。”
“正值壯年的騾子,更不會輕易賣。”
所以王多錢也沒找城裡養騾子的人家,挨家挨戶去問,而是直接把他們帶過來了。
這兒的人明顯跟王多錢關係不錯。
遠遠就有人迎了出來。
“王牙人,你可有段時間沒來了!”
王多錢跟人聊了兩句,又把蘇行拉過去:
“這是我一個小兄弟,想買頭騾子。”
“我知道你這兒肯定有!”
“趕緊拉出來遛遛!”
很快。
三頭騾子被拉了出來。
王多錢一邊帶著蘇行繞著圈看,一邊說:
“要說拉貨,最好的就是騾子了!”
“雖然沒馬快,但是穩當,也不像驢一樣愛尥蹶子!”
“也不容易生病,喂點粗草料就成!”
“養得好,能活到四、五十年!”
一旁牽騾子的漢子也連連點頭:
“王牙人就是懂行!”
他順著毛摸摸騾子身體,挨個介紹:
“這頭騾子九歲,體型大,力氣足,正是壯年。再乾十年、八年不在話下!”
“這第二頭小了點,快齊口了。脾氣溫順,很容易駕馭,就是有時候就好湊湊熱鬨。”
“這最後一頭十五了,雖然年紀大,但聽話得很,指哪兒走哪兒!”
三頭騾子價格也是從高到低。
第一頭要足足十兩,第二頭八兩,第三頭便宜,隻要六兩五錢。
“潤子,你覺得第一頭怎麼樣?”蘇行來問小弟。
九歲,正是乾活的年紀。
蘇潤挨個打量一遍,憑感覺道:
“第一頭不錯,但已經成年了,感覺不好駕馭。”
“倒是第二頭脾氣好,年紀小,潛力足,至少能乾十多年!”
兄弟兩人耳語一番,最後還是定下了第二頭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