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劉秀才怎麼想。
總歸蘇潤六人先後進了號舍,等待開考。
將位置打掃好,蘇潤披上自製披風,靠在後牆上,對著幽暗的夜色開始默誦四書五經。
天光初亮,第一道試題準時發下來。
衙役提著貼板,挨個號舍停留幾息,然後繼續。
縣試第二場,也是三道題目:四書文一篇、經義題一道,還有默寫指定典籍內容。
最後一題根本沒有難度。
真正劃分實力的,還是前兩道題目。
蘇潤掐著點磨好墨,鋪好草稿紙,衙役就帶著題目來了。
這次的題目稍長一些:
【四方之政天下之民】
蘇潤一時沒有頭緒。
待快速提筆將題目抄在草稿紙上後,便開始想出處。
還是那句話:論語必出。
所以,蘇潤最先就從論語裡找。
隻是思索片刻,依舊沒有頭緒後,他當即就放棄了一般的破題思維,選擇先斷句。
這樣一來,題目就變成了【四方之政】【天下之民】。
一目了然,蘇潤頓時明悟:
他這是遇到截搭題了!
此兩句出自《論語?堯曰篇》。
全句是: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意為:嚴禁不實的衡量器具,修正不義的法令製度,恢複荒廢的政府職能,天下四方之政便能通行;複興破滅的國家,接續斷絕的世係,舉用在野的賢人,天下萬民之心便能歸附。
雖然縣試就遇到截搭題的確出人意料,但蘇潤卻顧不得這麼多,當即開破題。
至於破題方向,就是孔子後麵說的那句:
所重:民,食,喪,祭。
孔聖人致力於恢複禮崩樂壞的社會秩序,所以才會有意提後麵兩個。
但以蘇潤來看,這題的重點應在於: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然後再提兩句陛下應以法治國、公平正義、任用賢才雲雲,引用史實正反麵稍論證對比一番。
一篇簡明扼要而直擊痛點的文章就這麼寫出來了。
但第一題就花費了蘇潤不短的時間。
蘇潤擬完草稿還沒來得及修改。
隻放下筆揉手腕的工夫,下一道題就來了。
蘇潤忙又拿起筆抄題目。
隻一眼,蘇潤就樂了:
“蒼天有眼啊!”
經義題題目:【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後世必備經典文章之一、後世考試重點之一。
蘇潤都不用想,這篇文章就自己從腦海裡冒出來,連帶著後世老師們的剖析都一起浮現。
蘇潤定定神,稍理了下邏輯,就開始了。
雖然他接觸不到什麼政事。
但大炎王朝基本情況,他還是知道些的。
當即,蘇潤提筆將萬國來賀,盛極一時,卻一朝兵變,江河日下,最終分崩離析,國滅君亡的前朝拉出來痛批一頓。
然後提出要懲前毖後,不能重蹈覆轍。
最後再拍拍馬屁,表示大炎三代明君勵精圖治,國力日盛,定能清掃周邊豺狼虎豹,恢複漢人昔日榮光雲雲。
兩篇初稿寫完,就已經午時初了。
蘇潤餓得肚子咕咕叫,手腕也有些酸疼。
乾脆要了熱水,點了炭火,開始煮飯。
趁著飯沒煮開,蘇潤想了想,還是選擇將指定默寫的內容,先在草稿紙上寫出來,等著謄抄。
平路跌死馬,淺水溺死人。
他好不容易把文章寫好,要是栽到這最簡單的題上,可真的會氣吐血。
飯煮好後,蘇潤喝著粥,改文章。
等飯吃完,文章也改好了,蘇潤確定沒有問題後,小心的在試卷上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