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再從城牆垛口上的凸起,吊下來與木材高度差不多長度的繩子,將麻繩隔一段吊起來些。
最後將剩下的木材均勻排在中間的空地上,同樣一頭深紮,一頭吊起。
如此,才搭建好大草棚的框架,
再發動流民去找各種樹葉鋪在麻繩編出的網上,這才勉強穩住局勢。
但對於典妻賣女的行為,依舊沒有辦法。
司彥尚可找代替品、施巧計。
但蘇潤這邊就不行了。
常平倉和義倉的糧食有限,即便是稀粥吊著百姓的命不死,也扛不住隻出不進。
若不是梁父聯合社倉齊至城外賑災。
又鼓動玉泉縣內外大、小富戶甚至平民百姓捐錢捐物。
李氏自掏腰包,虧本將磨坊產出全部送到城外,連豆渣都被蘇潤要來,做成合渣喂給流民。
隻憑常平倉和義倉那點糧食,想要供給這麼多百姓,怎麼可能?
但這麼耗下去也不是辦法,隻能坐吃山空。
六月廿五。
酉時。
施完今日最後一頓粥,蘇潤照舊去跟流民交談,打聽具體受災情況:
“大爺,你是從哪兒來的?”
“你們村子全被淹了嗎?”
“來的路上,你遇到的流民都往哪兒去了?”
“在沒受災之前你過得怎麼樣?”
“你覺得官府怎麼樣才能真的幫到你……”
蘇潤密密麻麻問了一堆問題。
他也不止問一類,隨機挑選,男女老弱都問,包括正在賣妻賣子的都不放過。
然後刷刷刷在紙上記著東西。
了解百姓需求,明確百姓心願,知曉百姓想法。
隻有這樣,才能提出最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
蘇潤問完後,跟蘇豐彙報了今日賑災糧進出數量,做好賬目。
核對無誤後,這才拿著自己的‘筆記’,回了學堂。
不多時。
張世、司彥、梁玉、葉卓然和徐鼎陸陸續續回來。
跟蘇潤一樣,他們手裡同樣拿著一堆記滿了東西的紙張。
像徐鼎、張世和司彥三人,甚至會涉及每日作亂多少起,死亡多少人,鬨事種類。
不管衛先是有心還是無意。
總歸蘇潤他們六人的工作湊在一起,完全可以將玉泉縣此次應對流民的方方麵麵全都掌握住。
因此,程介布置給他們六人的時務策。
在蘇潤等人親眼見證到流民慘狀後,就變成了他們打算呈給官府的治災救民書。
所以六人早就約定好:
不管當日做什麼,當夜一定要抽時間回一趟學堂,相互交流。
為此,學堂的雜物間在第一天,就被梁父派人打掃出來,放進了幾張小榻。
帶上司彥的臥房,六人齊齊住在了學堂。
戌時末,所有人都整理好了自己分內的工作。
昏黃的燭火將瘦削的蘇潤麵龐照耀的格外堅韌:
“我們調查的差不多了,今夜就商量商量,把時務策做出來,明日呈給衛大人!”
“有什麼想法,大家挨個說吧!”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