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魯哀公問有若說:“遭了饑荒,國家用度困難,怎麼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麼不實行徹法,隻抽十分之一的田稅呢?”哀公說:“如果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麼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
所以,答題從富民的方向去答就可以。
難是不難,但……
“狗是真的狗啊!”
風中淩亂了好一陣子後,蘇潤一言難儘的評論道:
“這題根本就不是給人出的!”
“第二道題出二,那還不如出井!”反正橫豎都二!
蘇潤這題匆匆標記了幾個字,就往下分析了。
本以為前兩道題難了些,後麵就該簡單了。
但蘇潤看到第三題,發現:
自己想得還是太簡單了!
春闈,名不虛傳啊!
第三道題目【知靜慮本道】。
這題目本身就有一層字麵意思:
通過知道即明確目標)、保持內心安靜、進行深思熟慮,最終回歸到‘本道’。
蘇潤通過這字麵意思,很快從《大學》裡找到了出處: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從表意推出原文出處,蘇潤還是第一次,不得不感慨道:
“新鮮!”
“四書五經都玩出花了!”
蘇潤匆匆將第三篇四書文的文章打出草稿,列出提綱,然後掃了眼經義題前兩題後,他果斷跳過,直奔五言六韻詩。
“明知山有虎,不去明知山就好了。”
“柿子還得先從軟的開始捏。”
經義題一看就是跟截斷題加截斷題,跟四書文的出題思路一樣。
既如此,他何必硬碰硬?
還是先把簡單的寫了!
如蘇潤所想,試帖詩果然是軟柿子。
題目為【賦得初臨京城得安字】。
好巧不巧,這題目蘇潤在來京的路上,就在秦鑲手底下練過,而且秦鑲還給他潤過色。
他毫不猶豫,提筆寫下:
帝闕風雲會,長街車馬喧。
朱門連紫陌,碧瓦接青天。
市井人如織,樓台影自連。
才聞歌管細,又見酒旗懸。
青衿懷遠誌,踏夢赴雲煙。
他年若得意,不負此山川。
試帖詩寫完之後,蘇潤硬著頭皮去做經義題。
但他粗粗一掃,在看到最後一道經義題是幅畫的時候,還是崩了。
他的心跟外麵的冬風一樣冷颼颼的:
“畜生啊!”
哪個龜孫出的題?
還讓不讓人活了?
誰家好人出太極陰陽魚當科舉經義題目啊!
陰陽魚,好看不?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