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喬方也厚著臉皮改了說法。
熙和帝聞言,臉色又好看了些。
鄭英豪力挺蘇潤第一篇文章的主戰想法,但對改革吏治,也不甚讚同:
“邊境正在打仗,吏治考核方式稍作更改,糧草押運、兵刃製作就可能跟不上,於戰事大大不利。”
“何況還要推翻重建,臣以為此子之法不妥,此策不行!”
他身為兵部尚書,保障前線士卒的糧草、兵刃,是份內之職。
彆說今天是個小小進士要改吏治,就算是熙和帝突然來這麼一手,他也不能同意!
此外,翰林院學士古策和吏部尚書易和光,同樣堅持此文太過大膽,有嘩眾取寵之嫌,又有顛覆大炎官場之疑。
張明哲依舊明哲保身:
文章就隻是文章而已。
陛下的態度已經很明白了,讓出個狀元之位哄哄陛下,小事一樁!
就算這文章的主人點了狀元,吏治也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等哪天真要天翻地覆的時候,他再表態不遲!
熙和帝聽著他們吵嚷,也沒說什麼。
畢竟,古來治國,臣子不鬥,皇帝就該頭疼了。
特意放任他們吵了片刻,熙和帝才出言表態:
“好了!”
“殿試,曆來便是策問天下貢士的最後一場考試,所取人才,必得為國所用,能做實事。”
“相比於紙上虛言,膽子大不算什麼!”
說著,熙和帝便拿過答卷,拆開彌封,露出下麵蘇潤的姓名、籍貫等信息。
確認無誤後,他提起朱筆,在卷頭落下了‘第一甲第一名’的字樣。
熙和帝有了決斷,眾人也就沒說什麼了。
隻是看著彌封下的名字,喬方那懸著的心還是死了:
完了!
馬屁真的拍到馬腿上了!
倒是其餘對蘇潤了解少,又沒收到什麼風聲的人,態度一切如舊,沒什麼明顯反應。
狀元已定,接下來就要從剩下九篇文章中,擇出榜眼和探花。
眾所周知,探花選擇的標準,除了文章好,最重要的是人長得好。
故熙和帝直接問:
“此番參加殿試的貢士中,可有容貌出眾之人?”
易和光當先自薦:
“會試第二名蕭均蕭清逸,長得玉樹臨風,溫文爾雅,素有美名!”
“今科貢士,容貌無有在其之上者!”
一甲三名,除了狀元,剩下的榜眼和探花其實差不多。
但探花會多個容貌甚佳的美談。
易和光想的很簡單,自家女婿既然掙不到狀元,那就得掙個探花。
熙和帝對蕭均是有印象的。
無論是人,還是文,都挑不出什麼錯處來。
方才,讀卷時所念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蕭均的。
“蕭均是不錯!”熙和帝點頭。
但秦鑲這小老頭,今兒是跟易和光杠上了。
“要說美名,清河省玉泉六子之一的梁玉梁璨之,長得麵如冠玉,目若朗星,可不比蕭均差!”秦鑲也極力為自己的學生爭取著。
這可被易和光抓到了機會反擊:
“秦祭酒未免有失公允!”
“那梁玉每逢科舉,必是倒數第一,殿試取天下英才,探花必得才貌雙全,豈能光憑麵皮定論?”
聞言,即便是有心幫腔的宋修齊,也不好意思說話了:
會試發榜之後,所有書生的名字,都在蘇潤二字之下,黯然失色。
隻有梁玉,憑著連中倒五元的怪運,硬生生跟蘇潤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