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六子還沒當官,有關朝廷莊嚴、百官肅然的幻想,就在今日碎得一塌糊塗。
六人插不上話,乾脆站在殿中央,頂著‘雨我無瓜’的表情,在蘇潤帶領下,齊刷刷觀摩起來。
甚至,蘇潤這個不消停的,偶爾還小聲點評兩句:
“吵架的時候嗓門大就是有好處!”
“德明,你看鄭尚書,沒理攪三分,你家嶽父大人落下風了!”
梁玉也感慨:
“哇!斯文掃地啊!”
司彥無奈歎息:
誰還記得,陛下最開始問的是他們六個的意願?
不過熙和帝隻命人上了茶水,靜靜看著眾臣翻舊賬。
所謂不聾不瞎,不配當家。
所以,不傷大雅的情況下,熙和帝經常放任臣子互鬥,隻要不出事,怎麼吵都不過分!
甚至,聽到哪段舊賬沒聽過時,熙和帝還會示意許忠義記下,回頭去查。
太子明顯也習慣這場麵了。
隻是,玉泉六子那一臉湊熱鬨,甚至恨不得親自上去拱火的態度,看的趙叡額角青筋直跳:
這幾個不省心的東西!
朝中數十名大臣爭搶,他們六個至少麵上裝一下啊!
怎麼能光看戲呢?
傻不傻啊!
然而,他剛吐槽完,就看到了自家傻弟弟。
那表情,幾乎完美複製粘貼了蘇潤的,從頭到腳,清清楚楚寫著七個字:
看熱鬨不嫌事大!
見狀,趙叡隻能揉著額角歎氣:
“唉……頭疼!”
放任眾人吵了一會兒,抒發完鬱氣後,趙叡在熙和帝的暗示下,開口嗬斥:
“放肆!傳臚大典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眾人熟練低頭,敷衍告罪,各歸各位。
玉泉六子接收到太子目光,也斂了神情,乖乖裝起鵪鶉來。
待太和殿恢複以往的安靜與肅穆之後,熙和帝跟沒事人一樣,笑眯眯的問:
“你們方才應該對各部有所了解了,可想好要去哪裡?”
六子看戲歸看戲,但該想的還是想了。
蘇潤堅守鹹魚操守,絕不背叛:
“陛下厚恩,臣無以為報。”
“然臣喜愛鑽研經典,能得中狀元,任職翰林院修撰,已於願足矣,不敢再圖二職。”
“故臣願留在翰林院,靜待君命,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隻要陛下需要,臣隨時恭候!”
翰林院事情少,還清閒,他好好在翰林院躺著把自己曬成魚乾不香嗎?
非得去當牛做馬乾什麼嗎?
想法歸想法,蘇潤場麵話說的還是很漂亮的。
趙叡失笑:
明明就是懶,偏生說得這麼好聽!
但熙和帝沒自家兒子那麼了解蘇潤。
在嶽父濾鏡下,他還以為蘇潤有意表忠心,故滿意點頭:
“你既有此心,朕也不勉強,便依你所言!”
反正人在翰林,也不影響乾活,甚至可以哪裡需要派去哪裡!
崔毅眼熱,鍥而不舍的要人,卻被無情駁回:
“朕有言在先,要讓他們六人自己選,崔尚書怎可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