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在裡麵密謀好一會兒,總算把一係列章程定下。
古策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兩個副手。
正好他們一人負責一個版塊,古策隻需要最後審查便是。
朝廷政要這部分最後分給了孔元。
蘇潤喜聞樂見。
等離開古策辦公廳,隻剩他、蕭均和孔元三人時,蘇潤特意叮囑:
“伯謙,這部分要謹慎些,若前期有什麼拿不準的地方,多去東宮跟璨之聊聊。”
梁玉在荀陽手下已經練出來了。
題海戰術,一天五六篇文章,寫了改,改了寫,早就把熙和帝的喜歡的風格摸熟了。
饒是蘇潤去寫政要,也不敢說能比梁玉寫的,更得熙和帝之心。
孔元去找梁玉,準沒錯。
“那元就不客氣了。”孔元笑著謝過。
來都來了,蘇潤順便問了問孔樓的功課。
孔元說孔樓在家手不離卷,立誌要趕上蘇潤,成為大炎第二個六元狀元。
蕭均則是道:
“仲行說了,來年取中之後,早些回來上值,日後你們再跟彆人叫板,他就能幫上忙了。”
蘇潤當即接茬:
“那可就太好了!”
“等仲行取中,潤就來翰林院把他借走!”
蘇潤聲音太大,路過的古策沒忍住看了他一眼:
人還沒來,就打算著從他手裡借人?
這也太過分了!
古策:今天也是想告老還鄉的一天。
蘇潤難得來一趟翰林,便蹭了蕭均、孔元一頓飯才走。
吃飯的時候,蘇潤說經營司的印刷坊,有個從五品員外郎位置,試探蕭均願不願意去。
蕭均跟梁玉他們不一樣,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對仕途也有自己的規劃。
蘇潤雖然不介意拉好友一把,但也得尊重好友的想法。
依著他對蕭均的理解,蕭均可能不願意去。
不出意外,蕭均果然拒絕了,他坦誠直言:
“子淵,均願以聖人治國安民之道,一步步走到陛下身前。”
蘇潤也沒勉強:
“潤期待與你並肩作戰。”
清逸有才能,老丈人又是吏部尚書易和光。
他若是留在翰林院,隻能是他願意留下。
不然,早就找機會走了。
司彥去了督察院,蕭均留在翰林院,徐鼎埋首軍器所,他們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並堅定的走自己選擇的路,不為外物所動,這本身就是很優秀的品質。
聞言,蕭均舉杯來碰: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政事文章,便是均留名於陛下的第一步。”
隻要陛下記住他,記住他的文章,還愁日後不被重用嗎?
雜報的事順利解決。
翰林院官吏得知喜訊,個個對蘇潤感恩戴德,同時鉚足勁表現,還真讓熙和帝發現了不少好苗子,加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