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如深:“我是建國那年出生的。”
唐杏轉了轉眼珠子:“你都七十多歲了?”
易如深反問:“不像嗎?”
唐杏翻了個白眼:“你說呢?大爺!”
唐杏的思緒又亂了,剛剛她還隻是關注那觀音山的消息,結果現在又被易家的秘密打斷。
易如深說道:“易家的事暫且放一邊,我自己都沒搞清楚,觀音山那個地方,確實有點奇怪。”
說起觀音山,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國家政策已經相對寬鬆,易如深帶了幾個心腹手下,去往那裡,名為考察,實則探墓。
這觀音山海拔達到了一千米以上,麵積也相當大,可易如深在所有出版的地圖上,從未看到過這山的名字。
這座山位置在廣東和福建的交界地帶,山周圍沒村落,最近的一處有住戶的小村子,也在百十公裡之外。
當地人雖然把它叫做觀音山,但這山在他們心中,卻並不是能帶給人們補養的靈山。
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算這山再如何資源匱乏,也能滋養一方水土。
但據說,自有記錄以來,這座山裡,就經常會發生地震,每當有人進山,都會被嚇得退出來,是以,到現在為止,從來沒有人深入過山裡。
易如深帶著人,按照筆記上的記錄,一直摸索到半山腰的位置,從這裡開始,便有零星的山洞出現。
越往上走,山洞的數量越多,但這些山洞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互相連通,但又不完全連通。
易如深一行十二個人,起初隻派了兩個人進洞探路,最後卻從另外一個山洞出來。
如此反複試探了幾次,皆是這樣的結果,隨後他加多人手,繼續進洞。
可這回有人沒能出來,他也曾進去試圖尋找,但都沒能成功。
十二個人中,有一半失去了蹤跡,他這輩子吃過最大的虧,就是在這觀音山裡。
此後調整了三年,在八七年的時候,他帶足了人手和裝備,再一次去了那裡。
這次,他讓人將每個山洞標記了編號,最終確定了幾個無法連通彆處的洞口,他親自帶人進去。
在幾處山洞裡,易如深確實看到了七星芒圖案,但與他熟知的七星芒卻又不大相同。
他將這些圖案記下,又繼續深入進去,最後在山洞裡找到了些許地圖碎片。
這些碎片數量很少,相較於這幾次唐杏帶回來的,還不及其三分之一。
這麼多年,他一直未搞清楚這些碎片的用途,直到遇到唐杏,這才明白這碎片其實是地圖的一部分。
唐杏問道:“所以,那些山洞裡,就隻有地圖,沒有其他的了?”
喜歡我的紙紮通陰陽請大家收藏:()我的紙紮通陰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