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西市的晨霧尚未散儘,波斯商隊的駝鈴聲便已穿透坊牆。狄仁傑身著便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駐足,目光落在街角茶館前爭執的兩人身上——頭戴氈帽的胡商正用生硬的官話與茶博士理論,手中羊皮卷上的粟特文與漢字交雜,隱約可見"大食商路"字樣。
"這位郎君可是通曉三國文字?"狄仁傑上前拱手,驚得胡商手中茶盞險些落地。
阿史那拓瞪大了眼睛,警惕地後退半步:"你是何人?打聽這個作甚?"
狄仁傑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枚青銅魚符:"在下狄仁傑,奉天後旨意巡查西市。方才見郎君與茶博士爭執,似乎是因文書而起,若不嫌棄,或許我能幫上一二。"
阿史那拓盯著魚符,神色稍緩:"原來是狄大人。實不相瞞,這羊皮卷是我父親留下的商路圖,可這茶博士非說上麵的漢字是假的。"
狄仁傑接過羊皮卷,仔細端詳:"這粟特文與漢字筆法蒼勁,絕非偽造。隻是其中記載的大食商路,與我所知略有不同。郎君可否詳細說說?"
阿史那拓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大人好眼力!這是我祖父當年往來西域時記錄的秘道,父親在此基礎上又補充了許多新路線。"說著,他從行囊中取出手繪的《紅海航道圖》,"您看,這裡標注著二十七個未見於大唐輿圖的港口。"
狄仁傑眼中閃過驚喜:"此圖價值非凡!明日可願到鴻臚寺一敘?朝廷正需郎君這樣的人才。"
阿史那拓猶豫片刻,點頭道:"既蒙大人賞識,在下自當效勞。隻是這圖......"
"郎君放心,鴻臚寺定會妥善保管。"狄仁傑拍了拍他的肩膀,"或許不久後,大唐的商船就能沿著這些航線,直抵紅海。"
與此同時,在隴右節度使衙門,老吏陳玄正將一封密信呈給狄仁傑。信中提及瓜州有位巡檢使,名為裴逸風,曾喬裝吐穀渾商人,單槍匹馬化解了邊境三起貿易衝突。
狄仁傑連夜快馬加鞭,在玉門關外的烽燧下見到了這個皮膚黝黑的漢子。裴逸風正在檢查戍卒的裝備,見有人來,抬手示意:"此處軍務繁忙,閣下若是商隊,還請明日再來。"
"裴巡檢使誤會了。"狄仁傑下馬行禮,"在下狄仁傑,特來請教邊境貿易之事。聽聞使君曾用《唐律》化解吐蕃危機?"
裴逸風一愣,隨即大笑:"原來是狄大人!此事說來話長。去年吐蕃人扣押我商隊,我扮作茶馬販子混入敵營,用《唐律》條文與他們的盟誓文書逐條比對,最後他們不得不放人。"他從懷中掏出皺巴巴的羊皮紙,"您看,這上麵記錄著吐蕃部落的交易禁忌,都是我親身試探得來的。"
狄仁傑撫摸著紙頁上暈染的血跡,沉聲道:"使君此舉,不僅救了商隊,更為大唐邊境貿易立下大功。不知願不願意隨我回長安,將這些經驗傳授給更多人?"
裴逸風沉吟片刻:"大人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習慣了邊關生活......"
"裴使君,"狄仁傑打斷他,"如今大唐欲開拓海外貿易,正需像您這樣熟悉邊境事務的人才。鴻臚寺將設立專門機構,培訓通曉各國外交禮儀與貿易規則的官員。您的經驗,正是他們最需要的。"
裴逸風眼神微動:"當真?若能讓更多人了解這些,也算不負我多年心血。好,我隨大人走一趟!"
揚州碼頭,商船桅杆如林。狄仁傑出現在最大的福船甲板上時,船主李滄海正指揮水手搬運貨物。這個獨眼的老海商見到狄仁傑,咧嘴一笑:"狄大人怎麼有空來這碼頭?"
"聽聞李船主縱橫南洋數十年,有些事想請教。"狄仁傑開門見山。
李滄海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大人客氣了。有什麼儘管問,隻要我知道的,知無不言。"
"十年前您被困占城,靠教當地人製瓷換得生路?"狄仁傑注視著他,"不知可否說說南洋諸國的貿易情況?"
李滄海神色一怔,隨即大笑:"原來大人連這都知道!實不相瞞,這些年我走遍南洋,記下了各國的物價波動、風土人情,還有不少獨家消息。"他取出一本破舊的賬簿,"您看,這裡不僅記錄著貿易信息,還標注著某島有能解瘴氣的草藥,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
狄仁傑翻看著賬簿,讚歎道:"李船主不愧是海上的活地圖!如今朝廷欲開辟新航線,正缺像您這樣的人才。鴻臚寺將組建航海使團,不知您願不願意擔任顧問?"
李滄海獨眼閃過光芒:"能為朝廷效力,是我的榮幸!隻是這航海使團......"
"放心,鴻臚寺會挑選最精銳的船員,配備最先進的船隻。"狄仁傑道,"您隻需將經驗傳授給他們,確保航線安全。"
"好!"李滄海一拍大腿,"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再為大唐跑幾趟!"
更意外的收獲來自洛陽白馬寺。當狄仁傑向住持詢問通曉梵文的僧人時,一個掃地的沙彌怯生生開口:"檀越,小僧曾隨師父赴天竺求法,知曉些外道辯經之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狄仁傑打量著這個年輕的沙彌:"你叫什麼名字?"
"小僧法號明悟。"沙彌低頭行禮,"當年在那爛陀寺,小僧曾研習《因明正理門論》,對各學派的辯論之術略知一二。"
"哦?"狄仁傑來了興趣,"可否現場演示一番?"
明悟猶豫片刻,點頭道:"那小僧就獻醜了。"他轉身對旁邊的小沙彌說:"師弟,你且扮演異國使臣,與我辯論。"
一場精彩的辯論就此展開。明悟言辭犀利,引經據典,將"師弟"逼得節節敗退。最後,他以一句"佛法無邊,皆在本心"結束辯論,贏得滿堂喝彩。
狄仁傑撫掌大笑:"妙!妙!明悟法師,不知願不願意到鴻臚寺,教授外交辯論之術?"
明悟麵露難色:"貧僧乃出家人,怕是......"
"法師不必為難。"狄仁傑道,"鴻臚寺的外交培訓,不僅關乎貿易,更關乎文化交流。法師若能將天竺的辯經之術傳授給大唐官員,便是造福兩國的善舉。"
明悟思索良久,雙手合十:"既然如此,貧僧願儘微薄之力。"
這些特殊人才的聚集,讓鴻臚寺煥發彆樣生機。阿史那拓在輿圖室繪製新的航線圖,裴逸風將邊境談判經驗編成口訣,李滄海與明悟和尚則在模擬室重現南洋諸國的交易場景。
某日,在模擬室中,明悟模仿天竺僧人的辯論方式,與扮演異國使臣的鴻臚寺官員展開激烈辯論。官員一時語塞,引得眾人哄笑。
"明悟法師,這招太厲害了!"裴逸風大笑,"若是我在邊境談判時也會這一手,那些吐蕃人肯定更不是對手!"
阿史那拓點頭讚同:"是啊,這些辯論技巧,在與西域諸國交往時也大有用處。"
李滄海卻搖頭:"依我看,光會辯論還不夠,還得懂各國的風俗禁忌。比如在占城,千萬不能用左手遞東西,否則就是冒犯。"
狄仁傑站在一旁,看著眾人熱烈討論,心中欣慰。他提筆在密奏中寫道:"天後陛下:臣近日尋訪各方人才,皆有一技之長。阿史那拓熟稔西域商路,裴逸風能解邊境紛爭,李滄海通曉南洋風土,明悟和尚精於辯經之術。這些人就像散落在沙中的明珠,商隊的閱曆、戍邊的機敏、僧侶的智慧,皆是書本難載的寶貴財富。鴻臚寺已著手培訓外交人才,待艦隊啟航之日,定能為大唐外交宏圖增光添彩......"
窗外,夕陽西下,鴻臚寺內燈火通明。這些來自不同角落的奇士,正用各自的方式,書寫著大唐外交的新篇章。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