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冬雪簌簌落在將軍府的琉璃瓦上,林淵握著狼毫的手頓了頓,墨汁在奏折上洇開一朵烏雲。案頭的銅爐飄著龍腦香,卻驅不散他眉間的憂慮——西域傳來急報,吐蕃與突厥暗中結盟,邊關局勢一觸即發。
“又在為戰事發愁?”珠簾輕響,太平公主身著猩紅鬥篷款步而入,發間新製的玉簪綴著兩串珍珠,隨著步伐輕輕晃動,“狄公剛派人送來密信,說朝堂上有人彈劾你‘擁兵自重’,怕是武三思餘黨又在作祟。”
林淵將奏折推到一旁,伸手握住她冰涼的指尖:“這些日子辛苦你了。既要周旋於母後與群臣之間,又要幫我留意朝堂動向。”他想起半月前,太平公主為了替他澄清謠言,在宮中設宴宴請群臣,席間談笑間便化解了一場針對他的彈劾風波。
太平公主在他身側坐下,指尖輕輕劃過地圖上的邊關要塞:“我們夫妻一體,何談辛苦?倒是你,這些日子不眠不休地研究兵法,莫要累垮了身子。”她從袖中掏出個錦盒,裡麵是精心熬製的安神丸,“這是我找太醫院王院正配的,每日服兩顆,定能睡個好覺。”
林淵心頭一暖,將她摟入懷中:“還記得夜明珠失竊案時,你在雨中為我奔波的模樣。那時我就想,有妻如此,夫複何求。”
太平公主靠在他肩頭,聲音帶著笑意:“怎麼,現在才知道我的好?”她抬頭望向他,鳳目中滿是溫柔,“其實我也該謝你。若不是經曆了那些事,我怕是永遠也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感情。”
兩人正說著,陸川匆匆趕來:“將軍!吐蕃騎兵已逼近玉門關!”
林淵神色一凜,正要起身,卻被太平公主攔住:“我與你同去。”見他要開口反對,她挑眉道:“彆忘了,我曾跟著狄公查案,對西域地形也有所了解。再者,朝堂上的事我來周旋,定不會讓那些跳梁小醜壞了你的大事。”
三日後,林淵率二十萬大軍奔赴邊關。臨行前,太平公主將一個繡著並蒂蓮的錦囊塞進他手中:“裡麵是我繪製的西域布防圖,還有些應急的計策。你若遇到難題,不妨打開看看。”
林淵握緊錦囊,在她額頭上輕輕一吻:“等我凱旋歸來,帶你去漠北看星星。這次,定不食言。”
戰場上硝煙彌漫,林淵手持長劍,指揮若定。然而,吐蕃與突厥聯軍來勢洶洶,且占據地利,唐軍一時陷入苦戰。就在林淵一籌莫展之際,他想起太平公主的錦囊。打開一看,裡麵不僅有詳細的布防圖,還有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可斷其糧草,引蛇出洞。”
林淵依計而行,派精銳部隊繞道截斷敵軍糧草。果然,敵軍大亂,唐軍趁勢出擊,大獲全勝。捷報傳回長安,滿朝文武皆讚林淵用兵如神,卻不知這背後也有太平公主的一份功勞。
戰事結束後,林淵班師回朝。長安百姓夾道歡迎,鑼鼓喧天。在人群中,林淵一眼便望見了騎在馬上的太平公主。她身著戎裝,英姿颯爽,見他歸來,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恭喜將軍大勝而歸!”太平公主笑道。
林淵翻身下馬,走到她身邊:“這場勝仗,有你一半的功勞。”他牽起她的手,在眾目睽睽之下,大聲道:“往後,無論戰場還是朝堂,我都要與你並肩同行!”
這句話,引得百姓們紛紛歡呼,掌聲雷動。
回到將軍府,林淵與太平公主相對而坐,小酌幾杯。月光透過窗欞灑在桌上,為兩人披上一層銀紗。
“這次出征,我常在想,若沒有你,我該如何是好。”林淵為她斟滿酒,“以前總覺得婚姻是束縛,現在才明白,有你在身邊,再難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太平公主端起酒杯,輕抿一口:“我又何嘗不是?在你被彈劾時,我心急如焚;在你出征時,我日夜擔憂。這種感覺,是我從未有過的。”她放下酒杯,認真道:“林淵,我們不僅是夫妻,更是生死與共的戰友。”
此後的日子裡,林淵與太平公主攜手麵對朝堂上的各種挑戰。每當林淵在前線征戰,太平公主就在朝堂上為他掃清障礙;每當太平公主在宮中遇到困境,林淵也會及時出現,為她排憂解難。
一日,兩人在禦花園散步。武則天看著他們並肩而行的身影,欣慰地對狄仁傑道:“林淵與太平,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有他們在,我武周江山何愁不穩?”
狄仁傑捋著銀須笑道:“陛下說得是。此二人同心同德,相輔相成,實乃我朝之幸。”
林淵與太平公主停下腳步,望著對方,眼中滿是愛意。曾經,他們因政治聯姻而結合,如今,卻在患難與共中,收獲了最真摯的感情。他們的故事,也在長安城裡廣為流傳,成為了大唐宮廷中一段令人稱羨的佳話。
春去秋來,歲月流轉。無論朝堂如何風雲變幻,林淵與太平公主始終攜手同行。他們在書房中徹夜探討兵法政務,在花園裡共賞花開月圓,在戰場上並肩浴血奮戰。這份感情,曆經風雨,愈發醇厚,如同陳年佳釀,愈久彌香。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