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展開《科研局錦紙應用冊》,上麵貼著各種錦紙樣品,薄的像蟬翼,厚的像皮革。
“已用錦紙印了《工造圖譜》,發往各郡縣。”她指著其中一頁,指尖劃過“夯具改良圖”,“遷民說比竹簡好懂多了,圖看得清,字也不模糊,連不識字的老工匠都能照著畫樣子。昨兒有個夯土匠還說,照著圖譜改的夯具,省了三成力氣,夯出來的土比以前結實。”
有個老臣在旁冷哼:“不過是些奇技淫巧,值得這般興師動眾?”衛子夫沒理他,繼續翻著冊子。
卯時的建章宮前殿,鐘鼓齊鳴,聲震朱雀街。
劉妧身著玄色帝袍,手按鎏金錦紋的《科研局成立詔》,詔書上的每道朱紋都用錦灰混朱砂寫成,摸著糙卻結實,像塊浸了血汗的石碑。
階下站滿了人:從廬江趕回的黃月英、墨非,尚方署丞、算學博士公孫越,連越人首領駱越也帶著阿月來了。駱越的漢式長袍上繡著越地圖騰——大象、稻穗、織梭,倒像件彆致的“漢越錦”。
阿月拽著駱越的袖子,眼睛瞪得圓圓的,指著階前的織錦地毯:“阿爹你看,這花紋像咱的竹編!就是顏色更亮。”
陳阿嬌身著赤金織錦褘衣,鬢邊珍珠釵下掛著微型織機狀的步搖,走一步,步搖上的小梭子就“叮”地響一聲,像在給大典伴奏。
她忽然輕叩玉磬,清音落定:“陛下,該授‘工造大印’了。”
尚方署丞捧著紫袍金印上前,印鈕是立體的“經緯交織”紋,像團縮微的織錦;印文“大漢科研局”五字用了最新的“錦紙刻法”,筆畫方勁,透著股紮實勁兒。
劉妧拿起印,對黃月英說:“農器局就由你主管,凡民間工造,驗過實用者皆可登記專利,授牌保護——就像當年高祖封爵,得讓工匠們覺得,手藝也能傳家,不比讀書差。”
黃月英接過印,袖中“嘩啦”掉出張錦紙,正是趙老實的“水力織機”專利申請書,紙上還留著芍陂的泥水痕跡,像塊沒洗乾淨的手帕。
她慌忙撿起,臉漲得通紅,引得階下眾人笑起來。駱越咧著嘴,用生硬的漢話說:“好,實在。”
巳時的科研局衙署暫設尚方署偏殿)裡,墨非正對著“專利登記簿”發愁。
簿冊用錦紙裝訂,可登記的發明名目繁多,從織機到藥械,亂糟糟的像堆沒分類的線團。“這可咋記?總不能像記藥方似的一鍋燴。”他撓著頭,指尖沾著錦紙的毛邊。
公孫越摸出算籌,在案上擺成六列:“按《考工記》分‘攻木、攻金、攻皮、設色、刮摩、摶埴’六類,再用算學編號。比如‘攻木001’代表桑小娥的移栽器,一目了然,查著也方便。”
他邊說邊寫,錦紙上立刻出現整齊的類目,像給線團分了經緯。
正說著,越人阿月抱著個竹筐進來,筐裡是越人新發明的“竹絲濾水器”,竹絲編成的濾網細密,能濾去水中泥沙,連小蟲都漏不過。
“墨先生,這個能登專利不?”阿月指著濾水器,竹絲上還沾著巢湖的水,“俺們越人用它濾水喝,比陶濾器輕,好帶,走山路也不怕摔。”
廬江織坊,趙老實戴著新領的“工造銅牌”,正給越人織工演示“多色織梭”。
梭子的階梯槽在陽光下閃著銅光,三色線各走各的道,織出的“越霞錦”紅是紅,藍是藍,像劈開的朝霞,比以前單色織的鮮亮多了。
有個老織工酸溜溜地說:“不就是個梭子嘛,還能得銅牌,我織了三十年錦,也沒見給個啥。”趙老實沒理他,隻顧著教。
阿月父親駱越摸著梭子上的專利刻字,問道:“趙師傅,這梭子越人想買了自己用,得給多少‘專利米’?”
趙老實撓頭想了想,想起科研局教的“專利分成法”:“按織出的錦匹算,一匹給我半升稻就行。俺還能教你們修梭子,不要錢,保準你們會用。”
駱越爽快答應:“好!公平。”
長安染署,老周正把新領的“蜜蠟固色劑”專利木牌掛在染缸邊。
牌上除了編號,還刻著他的染缸圖案,像個歪歪扭扭的小房子,看著親切。
陳阿嬌忽然領著尚方署丞進來,手裡提著個錦盒:“老周,這是‘染匠模範’。”
打開盒,裡麵是銅製的小染缸,上刻著蜜蠟固色的步驟,像個精致的玩具。“以後你的法子就刻在這上麵,發給各染坊,每用一次,給你勻半升染料錢,算專利分成——讓你知道,好手藝能換好日子。”
老周捧著木牌和銅缸,忽然紅了眼眶。他想起年輕時走南闖北學染藝,總怕師父留一手,更怕徒弟偷師,夜裡都睡不踏實。如今朝廷給撐腰,手藝能光明正大地“賣”,比藏著掖著踏實多了。“謝太後!俺這就把法子寫在錦紙上,字歪也不怕,清楚就行!”
暮色漫過長安城時,科研局的“專利公示牆”剛刷好。
牆用錦灰拌石灰砌成,白得晃眼,上麵用朱筆寫著首批登記的十項專利:趙老實的水力織機、桑小娥的移栽器……每項都畫著簡圖標明用途,像張熱鬨的“發明趕集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算學館的學生們圍著牆抄錄,筆尖在錦紙上沙沙響。
公孫越指著“水力碾米機”的圖對墨非說:“你看這水輪的角度,三十度傾斜,正合《墨經》‘力,形之所以奮也’,水流的力全用在碾米上了,一點沒浪費。”
墨非點頭,摸出錦紙記錄學生們的疑問:“有個學生問,能不能加個‘自動裝袋器’,我讓他按‘齒輪聯動’的法子試試——科研局不就是讓人想新點子的地方?錯了也不怕,再改就是。”
牆下,賣胡餅的老漢也湊著看,指著“竹絲濾水器”的圖說:“這越人的玩意兒好,俺家井裡有沙,買一個得給多少專利錢?”
旁邊的小吏笑著說:“一個濾水器,給阿月半文錢就行,不多,夠她買塊糖吃。”
有個路過的老臣撇嘴:“連濾水器都要專利,真是世風日下,蠅頭小利也看得這般重。”沒人理會他,眾人隻顧著討論牆上的新發明。
掌燈後的科研局衙署,黃月英正整理各地送來的專利申請。
最厚的一疊是廬江遷民的:王老實改良的“錦芯土夯”,夯頭刻著防滑錦紋,打堤時比以前省勁;越人提交的“竹篾壩基”,用竹篾編網填石,比漢人的“龍骨架”省料三成,還更柔韌。
衛子夫捧著《專利賞格》進來:“陛下定了,銅級專利賞田十畝,竹級賞帛五匹,木級賞粟一石。”
她補充道:“趙老實的銅牌下來了,他說要把賞田分給幫他改織機的越人織工,說沒他們幫忙,織機改不成。”
陳阿嬌隨後進來,腕上戴著新做的“專利紋”金鐲,鐲上刻著科研局的經緯印,轉一圈,印紋就亮一下,像顆會說話的星星。
“哀家讓尚方署做了百個這樣的鐲子,給有重大發明的工匠當額外獎賞——比發錢實在,能傳家,讓子孫後代都知道,他們祖上是憑手藝掙來的榮耀。”
喜歡漢宮嬌華:帝女傳奇請大家收藏:()漢宮嬌華:帝女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