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_漢宮嬌華:帝女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3章(1 / 2)

狗蛋扒著窗沿喊:"像!等我長大了,也去交趾種稻子,種得比這帕子上的還多!到時候讓你釀酒,用新米釀!"

阿裡撓撓頭,纏頭滑到肩膀,露出半截汗濕的脖頸:"好...好啊,我...我學做酒曲,用...用交趾的米。不過...不過得你教我認稻穗,上次把狗尾巴草當稻苗,被張婆笑了三天。"

張婆拎著菜籃從巷口回來,菜籃子裡的蘿卜晃了晃,抬手敲了敲狗蛋的後腦勺:"兩個小饞貓!先把眼前的活乾好——狗蛋去把院裡的艾草翻曬了,這是給遷民們帶的,女醫官說要曬得半乾才管用;阿裡幫我串稻種串,用紅繩串成串,明兒給遷民們當護身符,圖個吉利。"

阿裡拿起紅繩,笨手笨腳地穿稻種,穀粒"啪嗒"掉在地上:"張婆,這...這稻種串,能...能讓稻子長得好嗎?"

"傻孩子,"張婆笑著撿稻粒,"心誠就靈。你想啊,帶著咱長安的稻種去交趾,那稻子能不認親?"

遷民報名點的木牌前排著長隊,李寡婦攥著戶籍文書,手心裡的汗把紙邊洇得發皺,手指一遍遍摩挲著"漁陽郡李陳氏"幾個字。

身後的兒子小石頭拽著她的衣角,光著的腳丫在泥地上蹭來蹭去。

"官爺,"李寡婦往前湊了湊,聲音發顫,"我兒子十三了,去了能分田不?他爹死在北軍,就盼著有塊自己的地...去年租地主的田,收的稻子還不夠交租子,孩子冬天都沒鞋穿。"

登記的小吏抬頭,見小石頭光著腳,腳趾凍得通紅,趕緊往冊子上畫了個勾:"大娘,計口授田,您兒子也算一口。交趾的田不凍,冬天都能種青菜,到時候您娘倆再也不用啃凍窩頭。這是領物資的條子,去那邊領雙棉鞋,給孩子穿上。"

李寡婦的眼淚"啪嗒"掉在文書上,暈開了墨跡。她趕緊用袖口去擦,卻越擦越花,拽著小石頭就往物資點走:"快謝謝官爺!咱...咱也有自己的田了!"

小石頭眨巴著眼睛,看著小吏遞來的棉鞋,不敢接:"娘,這...這是給我的?"

"是啊,"李寡婦把鞋往他腳上套,"到了交趾,娘給你種好多好多稻子,讓你天天有白米飯吃。"

隊伍裡炸開了鍋——

"真給百畝田?我家祖祖輩輩都沒見過這麼多地!"

"聽說交趾的蚊子比拳頭大,可彆把人吃了!"

"瞎扯!女醫官帶著藥呢,前兒我見她們熬藥膏,聞著就提神。"

"我姑表兄在交趾做買賣,說那邊的土黑得流油,插根筷子都發芽!"

建章宮的銅漏剛滴過卯時三刻。

劉妧案頭的《遷民物資冊》攤在晨光裡,朱砂批注的"田宅券"旁畫著紅勾,旁邊壓著片曬乾的占城稻葉,葉脈像極了田壟的紋路。少府呈送的"種子清單"上,"占城稻三萬石"幾個字被圈了又圈,底下壓著交趾漢商送來的"瘴氣草藥圖譜",上麵貼著艾草、蒼術的標本,還彆著張小紙條:"女醫官說,這兩種草混著燒,驅蚊效果最好。"

侍女將暖硯推近時,硯台裡的鬆煙墨漾起波紋,混著殿外傳來的環佩聲——陳阿嬌披著藕荷色常服踏入,衣襟上繡著樓船紋樣,針腳裡還沾著點船板漆,顯然是剛從船廠回來。

"看看這船圖,"陳阿嬌把一卷圖紙往案上攤,上麵畫著三層樓船,船帆上還繡著小小的稻穗,"將作大匠新造的"漕運樓船",每艘可載千人,還隔出"氣密糧艙"——用女戶織錦坊的桐油漆刷了三層,昨兒試了試,潑了桶水進去,半點沒滲。"

她用指尖點著圖上的小格子:"衛子夫核了船廠賬,百艘樓船已造好三十艘。昨兒去看船,有個老船工說,這船底的龍骨,比當年張騫通西域的船結實十倍,就算遇著風浪也不怕。"

衛子夫扶著侍女走進,素色襦裙上繡著的暗紋糧袋沾著晨露,裙擺掃過案腳時,帶起一陣桐油香。

"太後,陛下,"她展開一卷絹帛,上麵用不同顏色標著各郡物資:"代郡送來了十萬件"錦甲雨衣",用織錦的"八重錦"法防水,我讓宮女試過,淋一天都不濕;漁陽郡熬製了萬斤"防瘴藥膏",按女醫官的方子配的,裡麵加了蛇床子,抹在身上能防蛇咬——有個采藥人說,他常年在山裡轉,就靠這方子沒被蛇傷過。"

絹帛末頁貼著張油布,上麵用朱砂寫著"防潮、防瘴、防蛇",旁邊畫著個小藥罐,罐口畫著嫋嫋炊煙:"這是李寡婦畫的,她說要貼在船艙裡,天天看才放心,還說要跟著女醫官學認草藥,到了交趾能幫大夥。"

劉妧指尖劃過"種子清單"上的"占城稻",忽然抬頭對陳阿嬌笑:"還記得泛勝之說的"區田法"嗎?遷民到了交趾,第一件事就是按經緯線劃田,像織錦那樣整齊。前兒泛博士還說,要在船上教遷民們用算籌量田,省得到了地方手忙腳亂。"

殿外傳來"噠噠"的木屐聲,混著竹簡碰撞的"嘩嘩"響,像有人抱著一堆東西在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將作大匠卿帶著兩個工匠奔進來,工匠懷裡的船圖展開時,差點碰倒案上的稻穗。"啟稟陛下、太後!"將作大匠的笏板輕點青磚,指著圖上的小隔間,"樓船增設了"女眷隔艙",用織錦的"屏風法"分隔,每個隔間都能放下三張鋪,還開了"織錦舷窗"——糊著透光的繭紙,又亮又擋風,女眷們在裡頭做針線活都方便。"

他指著"農學艙"的插畫:"泛勝之博士說,要在船上教遷民認稻種,哪個是好種,哪個是癟粒;"醫官艙"裡,女醫官備了百種草藥,連暈船藥都配好了,用的是生薑和陳皮,聞著就不衝。"

陳阿嬌忽然從袖中抖出一卷錦書,彩線織著的是遷民登船場景:農學弟子用算籌點名,女醫官給遷民發防瘴藥,女戶們將織錦工具搬上船,有個農婦正抱著個大陶罐,罐口飄著熱氣,像是在熬粥。

"昨兒我讓繡娘把這錦書掛到船廠了,"她笑著說,"有個要遷走的農婦看了,非要給繡娘塞個雞蛋,說這圖上抱陶罐的農婦,跟她夢見的一模一樣——她就想在船上給大夥熬粥喝。"

殿外侍衛唱喏:"長安女戶們獻"遷民錦屏"!"

錦屏抬進來時,上麵用金線織著"千裡遷民,經緯相助",邊緣繡滿了女戶們的花押,有"張李王",還有幾個歪歪扭扭的西域名字,是阿裡和幾個胡商媳婦繡的。領頭的女戶是西市織錦坊的王嬸,她作揖道:"這是姐妹們連夜繡的,願隨首航船隊去交趾,教土著姐妹們織布。咱不光要讓他們有飯吃,還得有新衣裳穿不是?"

農學博士泛勝之捧著《行船農則》衝進來,竹簡便簽上還沾著朱砂——顯然是剛改完,連胡子上都沾了點紅。

"啟稟陛下、太後!"他把策論往案上一放,聲音裡帶著喘,"船上已備好"浮動苗床",用織錦的"水浮法"育苗——把稻種撒在鋪了錦布的木盤裡,泡在溫水裡,遷民到岸就能插秧,不耽誤春耕!"

他指著苗床設計圖,手指在圖上點來點去:"這錦布得用漁陽產的麻布,透氣又結實。前兒試了試,三天就出芽了,比在地裡還快!我讓弟子們多備了些木盤,路上壞了能換。"


最新小说: 穿成反派,開局迎娶主角未婚妻 重生,大小姐歸來! 華娛:從96年加入正規軍開始 重生渣夫求婚時,絕不回頭! 邊軍:從退役弓兵開始 落榜後,我成貴妃麵首,權傾天下 遇見國二 惟願不相知 大唐:李承乾,開局自儘嚇瘋李二 嬌小姐好孕隨軍,震驚整個家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