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_漢宮嬌華:帝女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82章(1 / 1)

陳阿嬌撥弄鬢邊的"元日錦花",花片用羅馬琉璃與漢地錦緞合製,在燭火下流轉七彩,像碎了的彩虹。

"好啊,"她笑,指尖捏著片琉璃花瓣,"也讓哀家瞧瞧,百工的巧思,怎麼把長安織成了一幅大錦,連風裡都帶著線香。"

太廟的檀香混著雪氣,沉沉地壓在梁柱間,青磚地凍得發脆,腳步聲踩上去"咯吱"響。

劉妧身著十二章紋錦袍,袍角掃過青石板,發出細碎的聲響,手捧"萬國錦冊"一步步登壇。冊中用百國錦緞裝訂,首頁是阿月織的"百工祭祖圖",圖中漢地工匠扶著波斯的琉璃鼎,越人織工牽著印度的紫檀匣,密密麻麻的針腳裡,能數出三十七個工種的印記。

"這錦冊的邊角,"她忽然停步,指尖捏著冊頁的流蘇,"阿月特意用了越人藤編鑲邊,說是"牽住百國的手"。"

太祝官捧著祭文上前,祭文的錦軸上繡著北鬥七星,聲音在大殿裡回蕩:"陛下,吉時到。列祖列宗在上,當見今日百國同春。"

劉妧點頭,指尖撫過錦冊上的金線,"百國工匠共鑄的歲首,該讓列祖列宗瞧瞧——他們當年劈山開路,不就是為了讓天下的巧思聚在一處?"

陳阿嬌陪祭於側,鬢邊的"元日玉簪"垂下錦線流蘇,每顆流蘇珠都刻著工造符號——有織機的"□",有陶窯的"△",晃起來"叮叮"響,像百工在低聲說話。

"這符號是桑小娥琢磨的,"她偏頭對劉妧說,珠串碰著耳墜,"她說百工的敬意,不光在心裡,得刻在物件上,祖宗才看得見。"

太祝官宣讀祭文,剛念到"百工興邦",殿外忽然傳來"鐺——"的聲響,魯直車坊特製的"錦繩編鐘"被敲響。鐘聲混著錦線震動,竟如千架織機同時輕響,綿密又莊重,震得梁上的積塵簌簌掉。

陳阿嬌側耳聽,忽然輕笑,"這鐘聲裡,能聽出桑小娥的錦線韌勁,老陶的瓷土厚重,比單純的銅鐘有嚼頭——百工的心意,果然藏在聲響裡。"

貢台像鋪了片彩虹,百國貢禮擠得滿滿當當,琉璃的光、錦緞的色、青銅的沉,攪在一處,熱鬨得像西市的集市。

波斯的琉璃鼎裡,錦灰香正嫋嫋升起,煙紋竟繞著鼎耳織成漢地的祥雲,纏纏繞繞不散。

"你看這煙,"陳阿嬌指著鼎口,"波斯的香,偏要學漢地的雲,倒比刻意做的紋樣鮮活。"

印度的紫檀匣打開,裡麵的番紅花錦鋪開,金線繡的天竺蓮花旁,竟纏著漢地的纏枝紋,一朵花壓著另一朵,像在說悄悄話。

"扶南的"象牙錦梳","陳阿嬌又指向個瑩白物件,梳齒間用錦線穿連,線色忽明忽暗,"你看這穿線的法子,跟我們的"通經斷緯"一個理,經緯交錯才牢——去年我見扶南使者梳頭,梳齒總掉,今年加了這錦線,再晃都不散。"

劉妧拿起科研局的"錦灰貢米",米粒間混著細如發絲的錦線,在光裡泛著柔和的光澤,像撒了把碎銀。

"這米煮出來,飯粒上會印出錦紋,"她忽然揚聲,聲音在貢台前蕩開,"百工連吃食都要織進巧思,列祖列宗當欣慰——去年廬江郡鬨糧荒,就靠這改良的稻種,多收了千石,救了不少人。"

太祝官在旁補充,手裡的笏板輕輕敲著掌心,"這米是廬江郡百姓用新陶甕培育的,甕裡墊著阿月的錦布,說是能聚氣,比去年增產兩成,百姓都說是沾了錦氣,吃著格外香。"

"百工代表,獻禮——"司儀的聲音剛落,魯直扛著個小巧的木車上前,車轅壓得他肩膀微沉,卻走得穩穩的。車轅上"百工敬天"四個字刻得深,邊角還燙著錦紋,像給字鑲了圈花邊。

"陛下,這"元日飛車","他把車放在貢台,車輪轉了轉,發出"哢嗒"輕響,像齒輪在說話,"用越人藤軸、漢地錦鋼,軸裡還嵌了波斯的滾珠,下坡不用推,自己能跑三裡地,比去年的土車省勁十倍!"

他忽然踹了踹車底,"我那徒弟試了,拉著半車陶甕,從坡上滑下來,穩穩當當,比老馬拉車還準——百工的力氣,不該浪費在推車走路上。"

老陶捧著"萬國瓷鼎"跟上,鼎身的錦灰釉料在光裡變幻,一會兒是漢地的明黃,一會兒是波斯的靛藍,一會兒又泛出越人的水綠,像塊會變戲法的石頭。

"這鼎燒了七七四十九天,"老陶的手粗糙,捧著鼎卻輕得像托著羽毛,"釉裡摻了百國礦石——有羅馬的琉璃渣,印度的寶石粉,越人的河泥,盛水不腐,盛酒更香,比青銅鼎輕便,百姓家也能用,不用怕搬不動。"

他忽然指著鼎耳,"您看這耳,仿的是魯直的車軸,能掛能提,比老鼎的死耳實用——百工的物件,得讓人用著舒坦才算敬天。"

阿月最後上前,捧著的"元日錦"疊得方方正正,像塊沉甸甸的雲。她展開時,滿殿的光都被吸了進去,錦麵上用百國絲線織出星圖,漢地的北鬥旁,挨著波斯的金星,越人的水神星子邊,纏著羅馬的黃道帶,密密麻麻的線,織得比天上的真星還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錦織了三百日,"阿月的聲音輕得像錦絲,氣若遊絲卻字字清,"一日一線,一線代表一國工匠——魯直的車軸紋當經,老陶的瓷土色為緯,桑小娥的錦線勾邊,合百工之心,敬天地祖宗。"

陳阿嬌輕撫錦麵,指尖能摸到線與線的咬合,密得插不進一根針,"摸這密度,比尚方署的貢品還細三分——百工的手,果然藏著天地,比宮裡的巧匠更懂"心誠"二字。"

祭祖禮成,劉妧與陳阿嬌乘"錦藤步輦"出宮。步輦用越人藤編骨架,纏滿漢地錦鋼,轎廂覆著"透光錦",外麵的街景像蒙了層薄霧,能看見人影晃動,卻看不清眉眼,像隔著層紗。

"天祿閣那邊好熱鬨,"陳阿嬌掀開點錦簾,冷風裹著人聲湧進來,"百姓在用科研局的"錦紙拓印"祭祖文呢。"

劉妧湊近看,見秀兒舉著張"百工祈福"錦紙跑過,紙上的字用錦灰墨拓成,摸上去有凹凸感,像把文字織進了紙裡,邊角還沾著點雪沫子。

"這拓印比抄錄快,"秀兒跑得急,辮子甩到步輦邊,帶起陣冷風,"張大爺說,要拓一百張,貼遍工舍區——魯師傅的車坊貼一張,老陶的窯口貼一張,保百工新年平安,活計不斷!"

她忽然停住,指著步輦,"阿月姐姐的錦,拓出來肯定更好看,字都能帶著光!"說完又一陣風似的跑了,紙角在風裡嘩嘩響。

步輦行到朱雀大街,忽然被一陣銀鈴響攔住。街邊一群少女正說笑,穿的"胡漢合璧裙"晃得人眼暈——上襦是漢地錦緞繡的鳳,鳳翅卻用波斯的琉璃珠串成,下裙用越人藤編打底,纏滿漢地的彩錦,走動時珠串碰撞,"叮鈴"聲像撒了把碎銀,脆得人耳朵發癢。

一個少女轉身,裙角掃過地麵,劉妧忽然看清,那裙角竟繡著羅馬柱,柱旁還繞著漢地的雲紋,柱礎是越人的蓮花座,三樣東西湊在一塊兒,竟渾然一體,比宮裡的規矩紋樣活泛十倍。

她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十二章紋錦袍,袖口的雲紋規規矩矩,像被框在方寸裡,針腳密得透不過氣,忽然覺得沉,壓得胳膊發僵。

陳阿嬌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忽然笑道:"這裙角的花樣,比宮裡的新——民間的巧思,向來不按規矩來,卻偏偏合情理。"

劉妧沒說話,指尖捏著袍角的絲線,那線織得太密,密得像堵牆。

陳阿嬌忽然碰了碰她的手,"是不是覺得宮裡的衣裳,比不得街上的新鮮?"

劉妧小聲道:"方才見那裙角,繡著羅馬柱與漢瓦當,竟不違和......"她摸了摸自己的錦袍,"我的十二章紋,像穿了百年的老錦,針腳裡都是規矩,沒這股子活氣——百工的手能織出新星圖,怎麼宮裡的衣料,倒越織越舊了?"

陳阿嬌放下簾,從袖中取出本"萬國錦樣冊",冊頁上貼著各種新奇紋樣——波斯藤蔓纏漢地靈芝,越人水紋繞羅馬齒輪,魯直的車軸紋套著阿月的雲紋,貼得歪歪扭扭,卻熱鬨得很。

"哀家早讓阿月織坊收了這些花樣,"她翻到一頁,指著上麵的設計,"你看這章紋,在龍紋旁加了齒輪,在藻紋裡摻了水紋,明兒就給陛下做新朝服,讓十二章紋也跟百國的巧思搭搭話,彆總悶在規矩裡。"

劉妧看著樣冊,忽然笑了,指尖劃過一頁"錦鋼雲紋",紋裡藏著細小的齒輪,"這紋樣裡,得加魯直車坊的齒輪,才像真正的百工朝服——光有龍不夠,還得有推著龍走的車。"

陳阿嬌揚眉,"再加阿月的水紋,潤著齒輪轉,就更全了——明日帶陛下去西市,看看那些讓陛下"落伍"的新鮮物,把它們都織進宮裡來,讓老錦也長出新線。"

步輦外,少女們的銀鈴笑聲遠了,劉妧卻覺得,那裙角的羅馬柱與漢瓦當,已經悄悄落進了心裡,像顆要發芽的種子。她忽然掀簾,望著街對麵的織坊幌子,那幌子上的雲紋正被風吹得變形,像在招手,又像在催促。

"母後,"她忽然說,"明日的新朝服,讓阿月帶著秀兒一起來設計吧——民間的手,更懂怎麼讓老紋樣活過來。"

陳阿嬌笑著點頭,指尖劃過樣冊上的針腳,"百工的經緯,從來都連著天地,宮裡宮外,本就該是一根線。"

喜歡漢宮嬌華:帝女傳奇請大家收藏:()漢宮嬌華:帝女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諜戰1937:我的外掛是手機 為了簽到我成了傳說中的神經病 二婚窮老公,竟是頂級真大佬 從瘋癲皇子到鎮國大帝 複活在魔物娘圖鑒的勇者如何是好 暴君總想殺我,我靠讀檔躺贏 清穿:宮鬥從皇後開始 奧特雜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 美男全部封妃,陛下今天也在發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