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時昔就在鞏固自己學過的字,偶爾也會上作文課,或者文學鑒賞,朗誦課等。
在時昔即將離開幼兒園的倒數第二天,老師發下來了一張紙。
“圖中的黑點,代表了你的‘不完美’,你會如何看待它?它又會給你帶來怎樣的思考?”老師拎著紙張,向各位小朋友解釋著。
潔白的紙張上,有一個刺眼的黑點。
“哇……那隻有這一個嘛?”時昔還挺開心,“一個就算不了什麼了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這是肯定的,人無完人,但如何看待自己的‘不完美’,卻是我們今天的課題。”
“請看作業紙。”
紙張的最上方寫著:“擁抱我的‘小黑點’。”
一.黑點的故事
1.看到“黑點”,讓我想到的是:
2.這讓我心情:
二.接納小黑點,擁抱不完美。
接下來,就是占據白紙三分之二的空白框,上麵畫著一個大大的黑點。
最下方,還要填寫姓名和作品名稱。
以及作品的寓意。
‘唔……看到小黑點,想到了什麼?’蟲昔雙手捏著紙,‘我想到了瓢蟲,它們的殼背後都是黑色的點點!’
“我想到了你!”時昔把紙拍在桌子上,在黑點上邊畫了一條醜醜的肉蟲子,在黑點旁邊畫了另一個黑點,“你以前眼睛就是這樣!和兩粒黑芝麻一樣!”
“唔,還有口器!兩顆牙!三對qq彈彈的腿!線好像有點兒往外了……”時昔又捏著筆重畫了一次,把多餘的部分劃掉了,“鐺鐺!!”
‘哇?我真的長這樣嘛?’蟲昔非常不可置信的看著時昔略顯抽象的畫,‘……總覺得有些難以接受。’
“再畫棵樹,嗯,周圍還要畫點兒花!”時昔非常滿意的看著自己的作品,“我要叫它,我最好的朋友!”
‘……嗯。’蟲昔稍微有些不好意思,‘那,那我就長這個樣子!!’
“看到黑點,我想到了眼睛。”時昔努力的抓著筆,在紙上寫著。
筆畫歪歪扭扭,一些字甚至都缺胳膊短腿的,但時昔還是一筆一劃的認真寫著:“我的心情,開心!”
‘那作品寓意呢,時昔?’
“唔……我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時昔寫下這麼一句後,又接著寫,“它現在不是小黑點了!是眼睛!”
寫完以後的時昔就把紙交給了老師。
老師上下左右每個方向都看了一遍,實在沒看懂時昔畫了什麼,隻能又去看時昔寫的字。
費了好一番力氣,她才把時昔的字“翻譯”出來。
“這是……你的朋友?”老師艱難的問出口,得到了時昔肯定的答複,又陷入了自我懷疑中。
就算她認出了字,但這個奇形怪狀的生物,究竟是什麼??
人?動物?衣服?玩偶??
還是……幻想朋友??又或者是,時昔還處在“泛靈”階段?
老師又看向時昔的作品寓意:“……原,原來是眼睛呀!嗯!嗯,很不錯的想法,‘我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時昔同學先回座位吧!”
接下來,老師把所有同學的作業紙都收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