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出了手術室已是清晨,江城市人民醫院的住院樓還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
昨夜那場驚心動魄的心臟搭橋手術仿佛還在眾人腦海中回蕩,林修遠的名字一夜之間傳遍了醫院上下。
他以實習生的身份,在關鍵時刻力排眾議,成功將一名瀕臨死亡的患者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回到宿舍時,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
窗外的世界依舊沉睡,而林修遠的精神卻異常亢奮。
他沒有絲毫倦意,眼中閃爍著隻有他自己才懂的光芒,這是屬於他的時代即將開啟的前奏。
他坐到書桌前,熟練地打開筆記本電腦,進入係統後,迅速調出了昨晚創建的文檔——《智能診斷係統·本地化部署構想》。
鼠標輕點,文檔緩緩展開,代碼結構清晰明了,雖然隻是最基礎的框架,但每一個變量命名、函數接口都帶著前世的記憶與未來的技術影子。
林修遠的手指在鍵盤上輕輕敲擊,思緒如潮水般湧入腦海。
他回憶起昨夜手術中那位老年患者的各項數據變化: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那些細節此刻如同高清畫麵般在他腦海中重現。
他快速在算法核心模塊中添加了一組新的判斷參數,用以模擬突發性心臟供血不足的早期預警機製。
“如果這套係統能早點完成,也許就能避免很多誤診。”他在心中默念。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敲門聲。
林修遠一愣,旋即起身開門。
門口站著的是蘇晚照,她手中端著一個保溫盒,臉上帶著些許疲憊,卻又透著溫柔的笑意。
“我猜你肯定還沒吃東西。”她輕聲道,語氣裡有責備,更多的卻是心疼。
林修遠接過保溫盒,熱氣騰騰的粥香撲鼻而來,肚子這才發出一聲微弱的抗議。
“謝謝你。”他低聲說了一句,轉身把盒子放在桌上,繼續盯著屏幕。
蘇晚照站在身後,看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流和不斷跳動的代碼行,忍不住問道:“你在做些什麼?看起來好像很複雜。”
林修遠抬頭看了她一眼,眼神中有一絲難得的柔和。
“我在構建一個輔助診斷模型。”他說,“它能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征和生命體征變化,自動分析最可能的病因,並給出優先處理建議。”
蘇晚照聽得似懂非懂,但她並沒有打斷,而是認真地聽著。
“比如昨晚那位病人,其實他最初的主訴是胸悶,但常規檢查都沒發現問題,所以大家都覺得是胃病或者神經官能症。但我通過觀察他的呼吸頻率、皮膚顏色變化,結合他過去十年的病曆記錄,推測出是冠狀動脈堵塞的早期跡象。這套係統,就是要把這種經驗轉化為數據模型,讓其他醫生也能迅速做出正確判斷。”
蘇晚照點了點頭,雖不能完全理解,但她從林修遠的話語中聽出了一種堅定與執著。
“聽起來……真的很厲害。”她由衷地說。
林修遠微微一笑,沒再說話,而是繼續埋頭編寫代碼。
時間在飛速流逝,窗外的陽光逐漸變得明亮。
林修遠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合眼,但他絲毫不覺疲倦。
每一行代碼,每一個邏輯鏈,都在構築著他未來的醫療帝國基石。
就在這時,手機震動了一下。
林修遠瞥了一眼,是一條來自醫院內部係統的通知提醒:
【今日上午查房安排】
時間:9:30
地點:三樓心外科病房
帶教醫師:李建國副主任醫師
他皺了皺眉,隨即又舒展開來。
“李建國……”他喃喃自語。
這個名字在醫院內部並不陌生。
李建國是心外科的資深副主任醫師,臨床經驗豐富,但在學術理念上偏向保守,對新技術一直持懷疑態度。
“看來,今天會有些麻煩。”林修遠心想。
但他並未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反而更加專注地投入到代碼調試中。
不知過了多久,耳邊忽然傳來蘇晚照的聲音:“你已經一天一夜沒合眼了。”
林修遠抬起頭,看見她正站在他身邊,目光裡滿是擔憂。
他揉了揉太陽穴,微笑道:“等我把這個邏輯鏈補完。”
蘇晚照沉默片刻,然後輕輕點頭:“好,那你記得喝粥。”
說完,她轉身離開,留下一室靜謐與代碼的節奏。
林修遠重新戴上耳機,屏蔽外界乾擾,全身心投入到開發中。
這一刻,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
而在他不知道的地方,一場關於技術與權威的較量,也悄然拉開序幕。
下午三點,查房結束。
林修遠剛走出心外科病房,就被李建國叫住。
“林修遠,你那個……那套診斷邏輯,能不能寫下來?我想讓科室的年輕人也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