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商場上瞬息萬變。
傅家傾儘全力搭建的網約車平台“傅達出行”終於倉促上線。
傅明宇帶領團隊日夜兼程,傅家也投入了巨量的資金進行推廣和用戶補貼,試圖從快嘀口中奪回一塊市場份額。
然而,正如傅瑩所擔憂的,遠水難救近火,一旦時機已然錯過。
市場的窗口期稍縱即逝。
陸鑫憑借先發優勢,以雷霆萬鈞的補貼策略,以及極其簡潔高效的用戶體驗,早已完成了大部分用戶的習慣培養和市場掌控。
快嘀的“便宜”、“秒接單”、“司機服務好”的印象已深入人心。
所以,就算當傅達出行上線時,用戶發現其操作界麵似曾相識,補貼力度雖大卻難以持續,更重要的是,上麵的司機和車輛數量遠不及快嘀,接單速度慢,體驗根本不在一個層級。
對於習慣了快嘀便捷服務的用戶來說,嘗試一下傅達出行後,很快又回到了快嘀的懷抱。
畢竟,麵對對手下場跟風,陸鑫也沒有停止燒錢,而是將短視頻模式引入,打造獨屬於快嘀出行獨有的社區文化。
而傅家的燒錢行為,仿佛是在一片已被快嘀牢牢占據的堅固城牆上撞擊,除了聽到一聲悶響和自身頭破血流外,收效甚微。
他們的錢,更像是扔進了無底洞,連個大的浪花都未曾激起。
傅家主營的傳統出租車業務更是雪上加霜,萎縮程度甚至超過了最初的預期,現金流瀕臨枯竭。
家族內部怨聲載道,原先主張強硬對抗的傅宏業,這一段時間也啞口無言,事實麵前,任何盤外招都顯得蒼白無力且風險巨大。
又是持續失血了一個月後,傅強看著比之前更加慘烈的報表,終於認清了現實。
船大難掉頭,並非虛言。在新時代的浪潮麵前,專注傳統模式的傅家,終究成了被大浪淘沙的那一批。
陸鑫這一手,不僅是一條過江猛龍,更是一個時代的掀桌者。
他明白再掙紮下去,傅家數百年的基業,可能真的就要斷送在他這一代手裡了。
在家族生存麵前,所謂的麵子,一文不值。
傅強長歎一聲,仿佛一瞬間老了十歲。
他拿起電話,先是打給了傅明宇和傅瑩,召開了最後一次緊急家庭會議。
會議上,沒有了爭吵,隻有一片沉重的死寂和無奈。最終,傅強做出了一個艱難卻必須的決定:主動認輸,講和,尋求生機。
又過了幾日,精心準備後,傅強帶著傅明宇和傅瑩,一行人低調地抵達了深城,預約後,來到了鑫海大廈。
會客室內,陸鑫坐在主位,氣定神閒。
相較於數個月前,他身上的氣勢愈發內斂,卻也更加深不可測。
傅家三人走進來時,他並未起身,隻是微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
“傅先生,傅總,傅小姐,請坐。”他的語氣平淡,聽不出喜怒。
傅強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心中百感交集。曾幾何時,對方還需避開傅家在燕京的鋒芒,南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