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開平鎮,鐵砧敲擊聲晝夜不息。鎮北兵工廠內,爐火映紅了匠人們的臉龐,陳峰站在淬火池旁,看著一柄剛成型的陌刀浸入水中,騰起的白霧中,刀身泛起幽藍的寒光。自從兵工廠建成,這裡便成了整個洛國最繁忙的地方,而今天,這批兵器將開啟與大周國全新的貿易篇章。
"主公,大周的商隊到了。"孫師爺匆匆趕來,身後跟著幾位身著錦袍的大周商人。為首的老者目光如鷹,在堆積如山的兵器架間踱步,突然停在一杆長槍前:"聽聞陳鎮令的兵器坊能造出削鐵如泥的神兵,今日一見,倒要開開眼。"
陳峰微微一笑,從架上取下一柄橫刀。刀身修長,刃口泛著細密的紋路,正是采用百煉鋼工藝打造。他隨手一揮,旁邊碗口粗的木樁應聲而斷,斷麵平整如切。圍觀的商人們發出陣陣驚歎,老者卻撫須冷笑:"刀快又如何?我大周匠人也能做到。"
"王掌櫃不妨再看看這個。"陳峰示意匠人推出一輛戰車。這戰車看似普通,卻暗藏玄機——車輪采用複合材質,既輕便又堅固,車廂兩側還裝有可旋轉的連弩。當匠人演示連弩瞬間射出十支箭矢時,老者的臉色終於變了。
"不知陳鎮令打算如何定價?"老者試探著問。陳峰展開一卷竹簡,上麵詳細列著兵器清單與價格:"普通刀劍十兩銀子起,像這樣的連弩戰車,一輛百兩。但......"他話鋒一轉,"若是大周願意用絲綢、茶葉和香料抵賬,價格可再議。"
消息很快傳回大周。朝堂上,大臣們為此爭論不休。有人認為購買敵國兵器無異於引狼入室,也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就在這時,一封密信送到了大周皇帝手中——信中詳細描述了開平鎮兵器的精妙之處,還附上了兵器的圖紙。這封信,正是周嫣然暗中所寫。
半月後,大周的使團浩浩蕩蕩開進開平鎮。這次領頭的,竟是大周的三皇子。陳峰在鎮衙設宴款待,席間,三皇子直言:"本皇子此次前來,不僅要買兵器,還要請陳鎮令派工匠到大周傳授技藝。"
陳峰沉吟片刻:"傳授技藝可以,但有個條件。"他舉起酒杯,目光堅定,"大周需開放更多商路,允許開平鎮的貨物自由進出。"三皇子哈哈大笑:"成交!"
接下來的日子裡,兵工廠日夜趕工。為了保證兵器質量,陳峰親自製定了嚴格的檢驗標準:每一把刀劍都要經過試斬、淬火、打磨三道工序,不合格者一律回爐重造。當第一批兵器裝車運往大周時,陳峰站在城門口,看著滿載兵器的車隊消失在官道儘頭,心中感慨萬千。
這次交易,不僅為開平鎮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更打開了與大周的貿易通道。越來越多的大周商人來到開平鎮,帶來了精美的絲綢、醇香的茶葉,也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而開平鎮的兵器,也隨著商隊傳遍了整個大陸,成為了品質與實力的象征。
在兵工廠的庫房裡,陳峰撫摸著新打造的兵器,腦海中已經開始構思下一批更精良的武器。
陳峰站在暮春的開平鎮郊外,成片的甘蔗林在風中沙沙作響,青綠色的蔗葉翻湧如浪。陳峰握著鋤頭,親自在田埂間穿行,指尖摩挲著粗壯的甘蔗莖稈。這是他從南洋商人手中換來的新品種甘蔗,莖稈粗壯汁水豐富,正是製糖的絕佳原料。
"主公,這甘蔗真能變出糖來?"師爺蹲在一旁,狐疑地看著那些比人還高的作物。陳峰直起腰,擦了擦額頭的汗珠:"不僅能製糖,還要做出讓皇室都眼饞的極品。"他指著不遠處新落成的工坊,青瓦白牆間,數十個巨大的鐵鍋在陽光下泛著銀光。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落時,製糖的工序正式開始。陳峰指揮著民夫將收割的甘蔗整齊碼放在榨汁機旁。這台由他改良的榨汁機,以牛力為動力,巨大的木輪帶動齒輪轉動,甘蔗被送入壓榨輥之間,頓時汁水橫流。"注意控製速度!"他大聲喊道,"太快會讓蔗汁渾濁,太慢又影響出汁率。"
榨出的蔗汁呈淡綠色,帶著一股青澀的味道。陳峰命人將其引入沉澱池,池中早已鋪好細密的竹篩和石灰。"石灰能中和蔗汁的酸性,讓雜質沉澱。"他向圍觀的工匠解釋道,"這一步最是關鍵,稍有不慎,整鍋糖就毀了。"
待蔗汁變得清澈,便進入熬煮階段。九口鐵鍋一字排開,火勢從大到小依次遞減。陳峰親自掌勺,將沉澱後的蔗汁舀入第一口最大的鐵鍋中。熊熊烈火舔舐著鍋底,蔗汁很快開始沸騰,白色的泡沫不斷翻湧。"快撇去浮沫!"他手持長柄木勺,迅速將表麵的雜質舀出。這些浮沫若是不及時清理,會影響最終糖的色澤和口感。
隨著水分不斷蒸發,蔗汁逐漸變得濃稠。當顏色變成淺金色時,陳峰指揮匠人將其舀入第二口鍋,這裡的火勢稍小,用於進一步濃縮。如此依次經過九口鍋,蔗汁的顏色越來越深,質地也愈發粘稠。"注意觀察糖液的狀態!"他提醒身邊的學徒,"當能拉出細絲時,就可以出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第一次嘗試並不順利。當糖液倒入模具冷卻後,得到的卻是一塊顏色暗沉、口感粗糙的糖塊。陳峰皺著眉頭反複研究,最終發現是火候控製不當。"大火熬煮時間過長,糖分都焦了。"他重新調整了每口鍋的加熱時間和溫度,還在鍋邊掛上溫度計——這是他根據水銀熱脹冷縮原理自製的工具。
經過十幾次試驗,終於迎來了成功的時刻。當最後一鍋糖液倒入模具時,陳峰屏住了呼吸。冷卻後的糖塊色澤金黃,如琥珀般透亮,輕輕一敲,發出清脆的聲響。他掰下一小塊放入口中,濃鬱的甜味在舌尖散開,沒有一絲雜味。
"成了!"工坊內爆發出歡呼聲。陳峰卻沒有絲毫鬆懈,他開始研究如何製作白糖。經過查閱古籍和反複試驗,他發現用黃泥漿吸附色素的方法最為有效。將熬好的糖液倒入陶缸,在缸頂鋪上黃泥,隨著黃泥不斷吸收色素,下方的糖液逐漸變得潔白如雪。
消息很快傳遍了周邊州縣。商人們聞風而動,紛紛前來求購。陳峰卻不急於售賣,而是將一部分白糖精心包裝,派人送往洛國皇宮。當皇帝品嘗到這從未見過的潔白糖塊時,讚不絕口,當即下旨將開平鎮的糖列為貢品。
從此,開平鎮的製糖業蓬勃發展。陳峰不僅擴大了甘蔗種植麵積,還研發出冰糖、紅糖等多種產品。他在工坊旁建起學堂,親自教授匠人們製糖技術,還製定了嚴格的質量標準。每當夕陽西下,製糖工坊的煙囪中升起嫋嫋炊煙,空氣中彌漫著甜蜜的香氣,仿佛連風都帶著幸福的味道。
“得,老子發了。”
開平鎮薄霧彌漫,陳峰立於鎮西新落成的織坊前,望著青瓦白牆內此起彼伏的機杼聲。簷角銅鈴在風中輕響,與織布機的哢嗒聲交織成韻,空氣中飄散著新織棉布特有的草木清香。他摩挲著腰間鎏金印信,目光掃過坊外堆積如山的棉花包——這些從西域商隊換來的優質棉種,即將在這裡化作改變開平鎮命運的經緯。
"主公,第一批改良織機調試好了!"孫師爺匆匆趕來,額角還沾著棉絮,"可那些織女說新機子用不慣,總斷緯線。"陳峰解下披風,徑直走向織機坊。屋內暖烘烘的,數十架木製織機整齊排列,織女們坐在機台前,指尖翻飛如梭,卻不時皺眉處理斷線。
他俯身查看一台改良後的斜織機,這是他參考後世踏板織機設計的:"把踏杆位置下移三寸,增加筘座的配重。"說著抄起竹尺測量,"老機子靠手投梭,效率低,咱們這新機子雙踏板交替,緯線穿梭速度能快三倍。"織女們半信半疑地調整織機,當第一匹棉布平整滑出時,驚歎聲此起彼伏。
原料處理區更是一片繁忙景象。陳峰抓起一把棉花,在指間輕撚:"彈棉花要像梳頭發,得把棉纖維梳得蓬鬆均勻。"他示範著轉動彈花弓,牛皮弦嗡嗡作響,白色棉絮如雲朵般飛揚。經過彈花、搓棉條、紡線三道工序後,細若發絲的棉線被整齊繞在錠子上,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染色坊內,陳峰正與染匠探討新配方。"用茜草根染出的紅色雖鮮豔,但容易褪色。"他將碾碎的蘇木倒入染缸,"試試這個,再兌入明礬固色。"隨著染料翻滾,白布浸入缸中,漸漸染上晚霞般的瑰麗色彩。他突然想起周嫣然最愛穿的石榴紅裙,嘴角不自覺揚起笑意。
最關鍵的織布環節在中廳進行。陳峰親自上機示範,雙腳踩著踏板,雙手配合引緯投梭,機杼聲節奏分明。棉布在經線上緩緩成型,細密的平紋組織緊致均勻。"經緯線的密度要嚴格把控,"他對圍觀的織工們說,"太疏易破,太密則浪費原料。"
為了提升效率,他推行"流水線作業":有人專門負責紡紗,有人專注織布,還有人處理染色和整理。織坊內掛著進度木牌,記錄著每個工匠的產量和質量。若有人織出瑕疵布匹,便要從頭學習技藝。
當第一批成品布晾曬在院子裡時,白的如雪,紅的似火,藍的像海。周嫣然聞訊趕來,指尖輕撫著柔軟的棉布:"這質地比絲綢還細膩,顏色也鮮亮。"她突然狡黠一笑,"陳郡王打算怎麼謝我?當初運河通商,才讓你換來這些棉種。"
陳峰笑著命人取來一匹靛藍布:"早為你備好了。"他展開布料,上麵用金線繡著並蒂蓮紋,"明日就給你裁件新衣裳。"兩人相視而笑,院外的機杼聲似乎都變得格外悅耳。
消息很快傳遍洛國。達官顯貴們爭相訂購開平棉布,甚至有商人願出高價買斷貨源。陳峰卻拒絕了:"織坊要開百年,不能涸澤而漁。"他製定嚴格的定價標準,還專門辟出區域生產平價布,供給普通百姓。
這人還真能長虱子...陳峰有些無語,看著每天抓耳撓腮的家丁和丫鬟,陳峰也不能給他們發香皂啊,主要空間內也沒有大量的庫存,嗯....那我就自己做。
陳峰在工坊內盯著陶甕中翻滾的油脂,額頭沁出薄汗。灶膛裡的鬆木劈啪作響,映得屋內光影搖曳。他將收集來的豬板油切成小塊,與從大周商隊換來的草木灰按比例倒入甕中,這已是第七次試驗。
"大人,堿水比例又不對了!"北茉捏著鼻子,甕中散發的刺鼻氣味熏得人睜不開眼。陳峰卻不氣餒,用木勺攪動黏稠的混合物:"再添兩瓢井水,火候要穩。"沸騰的液體漸漸變得乳白,他小心舀起一勺,滴入冷水中觀察凝固狀態。
關鍵的研析步驟來臨時,整個工坊屏住了呼吸。陳峰將粗鹽緩緩撒入甕中,不斷攪拌。隨著鹽粒融化,皂化反應後的混合物開始分層,上層凝結出淡黃色的皂基。"快!趁熱倒入模具!"他指揮工匠將滾燙的皂基舀進刻著蓮花紋的木模。
三日後開模,一塊塊色澤溫潤的肥皂帶著淡淡草木香。陳峰拿起一塊浸入水中,細膩的泡沫迅速漫開,去汙效果遠超尋常皂莢。他即刻命人將樣品送往皇宮,附上奏折:"此乃臣以油脂、草木灰精製而成,去汙滋養,望陛下試用。"
消息傳回,洛國皇室讚不絕口。開平鎮的肥皂坊就此開張,百姓們爭相購買這種"會冒雪沫的神皂"。陳峰望著工坊外掛起的"凝脂坊"匾額,搓著因長期接觸堿性物質而粗糙的雙手,終於露出笑意。
喜歡我在古代當鎮令請大家收藏:()我在古代當鎮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