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鎮的夏夜被啤酒香氣籠罩,街邊酒肆掛著"井鎮麥釀"的酒旗隨風招展。陳峰坐在王府水榭,看著遠處百姓圍坐在木桌旁,捧著陶碗痛飲啤酒,臉上卻多了幾分愁緒。秦霜將切好的牛肉乾推到他麵前:"郡王在愁什麼?啤酒銷路大好,百姓都誇這是消暑妙品。"
陳峰放下酒碗,筷子戳了戳盤中的牛肉:“這牛肉可是禁食啊,尋常百姓誰敢吃,要知道牛在古代任何的時候都是重要的農耕作物,是禁止屠宰的,私自殺牛可是大罪,隻有皇室成員可以有特權吃到牛肉。”
喝酒若無下酒菜,總覺少了滋味。"他想起前世夜市裡,幾串雞架配啤酒的暢快,喉頭不禁滾動,雞在農家多有散養,雞架更是棄之不用的邊角料,若能做成下酒菜,豈不是兩全其美?
次日破曉,陳峰便帶著廚子老張直奔菜市場。攤販們見郡王親臨,紛紛獻上新鮮食材。"把所有雞架都給我留著。"陳峰指著攤位上無人問津的骨頭,攤主愣住:"郡王,這雞骨頭又沒肉,拿來作甚?"
王府後廚內,二十個陶盆裝滿雞架,清水裡泛著血絲。陳峰挽起袖子,將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碾碎:"老張,雞架要先焯水去腥味,再用這些香料醃製兩個時辰。"他抓起一把粗鹽撒入盆中,"鹽要夠,才能入味。"
醃製完成後,陳峰命人支起三口大鐵鍋,倒入半鍋菜籽油。當油溫燒至七成熱,他夾起一塊雞架放入鍋中,頓時油花四濺,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火不能太猛,不然外焦裡生。"他用長筷翻動雞架,金黃的外殼漸漸鼓起。
試吃時,許諾咬下一塊炸得酥脆的雞架,骨頭縫裡的肉鮮嫩多汁,香料的味道滲入每一絲肌理:"外酥裡嫩,鹹香過癮!"陳峰卻搖頭:"還不夠。"他讓人取來乾辣椒和蒜末,在另一個鍋中爆香,再將炸好的雞架倒入翻炒。當乾辣椒的香氣與雞架融合,整個後廚都彌漫著令人垂涎的味道。
三日後,開平鎮街頭出現了"油炸雞架"的攤位。焦香的味道引得路人駐足,三文錢一份的價格更是讓百姓爭相購買。酒肆老板們見狀,紛紛在菜單上添上這道新菜,啤酒的銷量頓時又漲了三成。
油炸雞架雖受歡迎,陳峰卻覺得少了幾分韻味。他想起東北熏醬的醇厚,決定再試新招。這次他命人在後廚搭建磚窯,砍來果木樹枝備用。雞架依舊先焯水醃製,但這次加入了陳皮、草果等二十餘種香料,還倒入了自釀的啤酒去腥。
"熏醬講究火候和煙熏的時間。"陳峰將醃製好的雞架掛在特製的鐵鉤上,窯內果木燃起的青煙嫋嫋升起。他不時調整鐵鉤的高度,讓雞架均勻受熱。兩個時辰後,雞架表麵呈現出誘人的棕紅色,果木的煙熏味與香料的氣息完美融合。
試吃時,淩家四姐妹圍著陶盤打轉。淩月撕下一塊肉,驚訝道:"這雞架吃著比看著有料,連骨頭都入味了!"陳峰蘸著自製的蒜泥醬,細細品味:"熏醬之妙,在於讓無味之物變得回味無窮。"
熏醬雞架上市那日,恰逢開平鎮廟會。特製的熏爐擺在街邊,青煙升騰間,十裡飄香。百姓們排著長隊,捧著剛出爐的雞架,就著啤酒大快朵頤。有老者感慨:"這輩子頭一回知道,雞骨頭也能吃得這般舒坦!"
最近很多人都開始向陳峰繳納加盟費,因為陳峰說了可以教給大家製作方法,隻不過得用加盟的方式來換取。
陳峰帶著加盟商要穿梭在攤位間,目光如炬地掃視著雞架。"要選新鮮宰殺的,骨頭泛著淡粉色,關節處帶著血絲的才好。"他拾起一副雞架,對著晨光查看,"這種冷凍過或是放置太久的,肉質發柴,絕對不能用。"
老周拿著賬本仔細記錄:"郡王,每日需采購五百副雞架,是否要與農戶簽訂長期契約?"陳峰點頭,又叮囑:"讓他們留些完整的雞架,彆隨意砍碎,要保證鎖骨、胸骨和肋骨的完整,這樣醃製。
後廚內,二十口大木盆盛滿清水,夥計們將雞架逐一浸入,反複搓洗。陳峰抓起一把粗鹽撒入水中:"每盆加三兩鹽,浸泡半個時辰,讓血水徹底析出。"他親自示範,將雞架的關節掰開,確保每個縫隙都能洗淨。
焯水時,鍋內除了蔥薑,還加入了自釀啤酒。"啤酒能去腥增香,還能讓肉質更嫩。"陳峰盯著翻滾的水麵,待浮沫完全撇淨後,才將雞架撈出瀝乾。
案板上,八角、桂皮、香葉等十二味香料整齊排列。陳峰將花椒與乾辣椒放入石臼搗碎,倒入自磨的小茴香粉:"香料比例要精準,花椒三兩、八角二兩、桂皮一兩半..."他邊說邊將香料與細鹽、白糖、料酒混合,製成醃料。
雞架被均勻塗抹醃料後,碼放在陶缸中,表麵還壓上青石。"醃製四個時辰,每隔一個時辰翻動一次,確保每處都入味。"陳峰掀開缸蓋,濃鬱的香料味撲麵而來。
特製的鑄鐵大鍋內,菜籽油燒至七成熱,泛起微微青煙。陳峰用長竹筷夾起雞架,在鍋邊輕輕抖落多餘醃料,隨後緩緩放入油鍋。"滋啦"一聲,油花四濺,雞架迅速在高溫中定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火要穩,不能忽大忽小。"他手持長柄鐵勺,不時攪動熱油,讓雞架受熱均勻。當雞架表麵呈現誘人的金黃色時,迅速撈出控油。此時的雞架,外皮酥脆,內裡鮮嫩,骨頭縫裡都透著鹹香。
另起一鍋,倒入少許底油,放入蒜末、乾辣椒爆香。陳峰將炸好的雞架倒入鍋中,快速翻炒,撒上孜然粉與白芝麻:"這一步是點睛之筆,能讓香味更上一層樓。"出鍋前,他還淋上一勺秘製辣椒油,紅亮的色澤與撲鼻的香氣令人垂涎欲滴。
陳峰在案頭鋪開宣紙,寫下熏醬雞架的香料配方:陳皮、草果、肉蔻、良薑...足足二十一味。"這些香料要提前用溫水浸泡半個時辰,激發出香味。"他將浸泡好的香料連同蔥段、薑片、蒜瓣一起放入大鍋中,加入醬油、冰糖、鹽,熬製鹵湯。
"鹵湯是熏醬的靈魂,要越熬越香。"陳峰用木勺攪動翻滾的鹵湯,醇厚的香氣彌漫整個後廚。
處理乾淨的雞架被小心翼翼地放入鹵湯中,陳峰調低火候,讓鹵湯保持微沸狀態:"鹵製時不能心急,要讓香料慢慢滲入肉裡。"兩個時辰後,他用筷子輕輕戳了戳雞架,見肉微微分離,才滿意地關火。
雞架在鹵湯中浸泡過夜,充分吸收香味。次日清晨,陳峰揭開鍋蓋,撈出雞架,此時的雞架已呈現誘人的醬紅色,散發著濃鬱的鹵香。
後院的磚窯早已準備就緒,窯底鋪滿果木樹枝。陳峰將雞架整齊地掛在鐵鉤上,推入窯內。"熏製時要控製好火候和煙霧,果木要半燃半熄。"他透過窯口觀察,待青煙嫋嫋升起,才將窯門半掩。
每隔十分鐘,他就調整一次鐵鉤的高度,確保雞架均勻熏製。一個小時後,雞架表麵蒙上一層棕紅色的光澤,果木的煙熏味與鹵香完美融合。
當第一鍋油炸雞架與熏醬雞架擺在眾加盟商的麵前。油炸雞架金黃酥脆,咬一口"哢嚓"作響,香料的味道在舌尖炸開;熏醬雞架醇厚馥鬱,肉質緊實,連骨頭都能嗦出香味。
隨著雞架成為開平鎮的特色下酒菜,陳峰又開始琢磨新花樣。他讓廚子研究出麻辣雞架、五香雞架,還推出了雞架湯麵。酒肆裡,三五好友圍坐,麵前擺著幾盤雞架,手中陶碗碰得叮當響,劃拳聲、談笑聲混著酒香飄出老遠。
商隊將雞架的做法帶到了其他領地,不出半年,整個洛國的夜市都響起了啃雞架的聲音。陳峰特意設立了"雞架作坊",培訓百姓製作,又引入了流水線作業——有人專門處理雞架,有人負責醃製,有人掌管火候,效率大增。
這日,陳峰微服出巡,見街邊小館內,賣苦力的漢子們每人麵前擺著一盤雞架、一碗啤酒,吃得滿頭大汗。"這雞架配啤酒,賽過活神仙!"一人的話引得眾人哄笑。陳峰望著這煙火人間,心中滿是欣慰——他不僅帶來了美味,更讓尋常百姓的日子多了幾分滋味。
夜幕降臨,開平鎮的燈火次第亮起,啤酒的麥香與雞架的香氣交織在一起,成了這座城市最獨特的味道。陳峰站在王府城頭,想起自己剛剛穿越的時候,災民、流民不斷,看看現在的模樣簡直天壤之彆了。
喜歡我在古代當鎮令請大家收藏:()我在古代當鎮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