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的作家及其作品
範縝
小傳:
範縝450—515年),字子真,南鄉舞陰今河南沁陽縣西北)人,是南朝齊梁時期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戰鬥的無神論者。
他出身貧苦,少從名儒劉??學,博通經術,先後仕齊、梁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等職。佛教在宋齊兩朝,一直在發展,由於最高統治者的直接提倡,到梁武帝時,達到全盛。
但在宗教信仰淡泊,儒教倫理觀念較深的漢族精神生活中,佛教的傳播是不容易的,這就開展了儒、道、佛三教間的鬥爭。
範縝綜合、發展了先秦、兩漢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對佛教宣揚的神不滅論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並對佛教的盛行所產生的禍害進行了深刻揭露,而對當時佛教倡導者的支柱統治階級予以抨擊,實質上成為一場現實的政治鬥爭。
著名的戰鬥有兩次,一次約在南齊武帝永明年間483—493年),竟陵王蕭子良約蕭衍、沈約等人作賓客,範縝也參加了。
對蕭子良所提出“不信因果,為什麼人有富貴貧賤”的提問,他以風吹花落來比喻人生不同遭遇,駁斥了佛教因果報應說的荒謬,
隨後他就寫《神滅論》一文,在理論上摧毀了佛教的神不滅論,而提出了他那唯物主義的光輝見解。
另一次是在507年梁武帝天監六年)。梁武帝宣布佛教為國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竭力提倡佛教,而對範縝的神滅論從政治上予以圍剿,
於天監六年,下了一道《答臣下神滅論》的敕書,硬說範縝“違經儒經)背親,言語可息不許再說)。”並通過莊嚴寺大僧正法雲,動員王公、朝貴和僧正60餘人,承旨對範縝進行襲擊;
範縝在這次鬥爭中,絲毫沒有畏縮,堅持了無神論的傳統,是當時人民反壓迫、反愚昧鬥爭中的一麵旗幟。
而佛教在當時禍害是很大的,在最高統治者倡導下,南朝僧寺,單建康今江蘇南京市)一地,佛寺有500餘所,僧尼10餘萬人,天下戶口,幾乎失去一半。
所以範縝這次鬥爭是對當時這種神權統治的一次宣戰,有現實的政治意義。
範縝的主要著作
《神滅論》
原文見下一章)
釋義:
《神滅論》是一篇宣傳無神論的著名論文。文中,作者用了問答的體裁,對於“精神不滅”的反動謬論,一層層進行了剖析和駁難。
範縝發展了先秦荀況“形具則神生,和漢朝王充“人之死猶火之滅”的唯物主義思想,闡明了“形神相即”的觀點,比較正確地論述了人的精神靈魂)問題上,精神和物質的依賴關係。
他還提出了“質”和“用”這對新範疇,認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即精神從屬於物質,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從這裡出發,範縝認為人和其他物類相比,具有不同的“質”,精神活動是人所獨有的特性,它產生於體內的思想器官“心器”)。
他還進一步說明了感覺“知”)和思維“慮”)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範縝的“神滅論”思想雖然停留在樸素唯物主義的水平上,但在當時條件下,達到了新的高度。
神不滅論是神權統治的精神武器。作者在揭穿了他們進行神道設教的偽善本質以後;更具體地揭露和抨擊佛教所造成的“害政”、“蠹俗”、“挫兵”等種種社會弊端;
對統治者借佛教為名進行剝削和信佛者的自私心理,作了尖銳的指責。並進而提出順自然、為現實生活而鬥爭等政治措施。
儘管其揭露和批判是不徹底的,如對人的凡聖的不同,歸之於心器的不同,肯定小人和君子職責的不同,出於性等等,
但掩蓋不了上述宣揚無神論的光輝思想的一麵,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其重要意義。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