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有兩位千古傳頌的大政治家,不可不提。
第一位是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春秋時期齊國穎上今安徽省穎上縣)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政治家。
管仲在少年時讀過詩書,也學過駕車和射箭。他立誌要做一個文武全才的人,希望能為國家做一番事業。
後來他當了齊國的“相”即“宰相),輔佐齊桓公創立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業。
管仲是怎樣當上齊相的呢?
齊國的國君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是公子諸兒,另外兩個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早年管仲由於家境貧困,曾和一個叫鮑叔牙的一起做生意,兩人成了知心朋友。
後來管仲做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齊僖公死後,諸兒做了國君,稱為齊襄公。襄公是一個荒淫殘暴的昏君,對老百姓壓迫剝削特彆厲害,連他的兩個兄弟也受到迫害,逃到了國外。
公元前686年,管仲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不久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被殺死。
齊國派人到魯國迎接公子糾,請他回去做國君。魯國的國君魯莊公還親自帶著兵馬護送公子糾和管仲他們回國。
在半路上,管仲對魯莊公說:“莒國離齊國比較近,萬一公子小白先回去搶了君位,那就不好辦了,還是讓我先去擋住那一頭吧。”
於是,管仲帶著一部分兵車人馬,晝夜趕路,總算把公子小白攆上了。管仲遠遠望見公子小白坐在車上,就跑過去問:“公子往哪兒去呀?”
小白說:“回國辦喪事去。”
管仲說:“公子糾是你哥,喪事理應他去辦,你不必費心啦。”
鮑叔牙在旁邊聽到這話,知道管仲的來意是阻止公子小白回國搶君位,雖然他是管仲的好朋友,可是為了自己的主人,就瞪著眼睛對管仲說:
“夷吾,咱們各為其主,你還是少管閒事吧!”
旁邊的士兵也氣勢洶洶地吆喝著,好像就要動手似的。管仲見勢不妙,退了下來。
突然,他翻轉身來,彎弓搭箭,瞄準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過去。隻見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裡。
鮑叔牙趕緊去救,隨從人員也都不禁大叫:“不好了!”
管仲以為公子小白已經死了,就帶著人馬跑了回去,跟公子糾不慌不忙地奔向齊國。
誰知道公子小白並沒有死,管仲這一箭,碰巧射在他腰帶的銅鉤上,當時小白嚇了一跳,怕管仲再來一箭,急中生智,就故意大叫一聲,咬破舌頭,口吐鮮血,倒在車裡。
等管仲走遠了,他才睜開眼睛,鬆了一口氣。鮑叔牙看見公子小白沒有死,立刻帶著他抄小路趕到齊國接了君位,成為齊國的國君。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
公子小白做了齊國的國君以後,逼迫魯莊公殺死了公子糾,要回了他的仇人管仲。
當時,齊桓公要任用鮑叔牙為相。但是,鮑叔牙卻深知管仲的才能比自己強,於是就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記著那一箭之仇,表示不同意。鮑叔牙解釋說:“那時是各為其主嘛。你如果真要富國強兵,建立霸業,沒有管仲的輔佐是不行的。論才能他比我強多啦。”
齊桓公聽鮑叔牙說得有理,隻好答應下來。就這樣管仲當上了齊國的宰相。
管仲拜相後,齊桓公問他:“富國強兵,建立霸業,你有什麼辦法?”
管仲侃侃而談,陳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他說:“富國強兵首先是要發展生產,這就需要興修水利,引水灌田,開墾荒地,增種五穀;家家畜養牛羊豬狗,戶戶種植桑麻果木。
同時還要注意減輕賦稅徭役。生產發展了,人民負擔減輕了,人民的生活自然得到改善,對國家也就會更加熱愛。”
齊桓公又問:“要做這些事,財用怎麼籌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