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意思是:把百萬軍隊)專托給昭奚恤。意即讓他一人集中指揮。
17、“北方之畏昭奚恤”是主語,“畏王之甲兵”是謂語。“其實”這件事的實情):是壯語。
甲兵:指軍隊。
這兩句說:北方畏懼昭奚恤這件事的實情,是畏懼你的百萬)大軍。
18、猶:好象。
6、鷸蚌相持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戰國策?燕策》二
釋義:這篇文章記敘了策士蘇代為燕國向趙惠王遊說,用鷸蚌相持這個寓言勸阻了趙王伐燕。它闡明了兩者爭持不下,必致兩敗俱傷,為第三者所乘的道理。
鷸蚌相持是著名的寓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和“漁利”這個詞,都是從這裡來的。
譯文參考):
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策士)為燕國對趙惠王說:“今日我來時經過易水河,見到蚌剛出來曬太陽,鷸就啄它的肉吃,蚌馬上把殻合起來,箝住了鷸的嘴喙)。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蚌就死了。’
蚌也對鷸說:’我夾著你,今天你出不去,明天你也出不去,你鷸就死了。’
兩者誰也不肯放掉誰,捕魚者見到把兩者一起都捉走了。
現今趙將伐燕,如果燕、趙兩國久久相持不下,民眾疲勞時,恐怕強大的秦國會象那個漁夫一樣得利。因此願趙王深思熟慮!”
趙惠王說:“好的”。便停止了攻打燕國。
注釋:
1、且:將。
2、惠王:即趙惠文王。
3、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縣。
4、曝pu鋪音):本字“暴”,曬。
5、鷸yu域音):水鳥名,長喙灰背,棲田澤間,喜食小魚。
6、喙hui誨音):咀,指鳥獸的咀。
7、即有死蚌:即“蚌將為脯”。
8、舍:同“舍”,舍棄,放掉。
9、禽:通“擒”。
10、久相支:久久相持不下。
11、獘bi必音):“弊”的異體字,疲勞。作動詞用。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