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想從正名分中做到:國君象個國君,臣子象個臣子,父親就是父親,兒子就是兒子。大家遵守本分,就是說名分不要亂。
假使名分亂了,它的後果,會嚴重產生“民無所措手足”的混亂現象,那天下怎得安寧呢?這是孔子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的表現。
譯文參考):
孔子論正名
子路問孔子):“衛國的國君要留您為政管理國家政治),您將先辦那一件事呢?去不去為政?)”
孔子回答道:“必須先正名分所處的政治地位和等級身份)。”
子路說:“您所說的話與事實有距離不相符),怎麼先要正名呢?”
孔子說:“你多粗鄙啊!君子指衛國國君)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那個職位)還不如空缺了吧指不到衛國去為政)。
如果名與實不相當,則言就不順說的話就是空話,沒有用);假使言不順不符合實際),那事情就辦不成了;事情既無條理又不和美,那禮樂就興不起來;禮樂不興不行),那麼在施政上就不會合於道,刑罰也就會輕重不恰當;刑罰不中不恰當,濫施刑罰),人民就會恐懼不安不知道怎麼做事才算對)。
因此,名與實必須相應,兩者必須一致。君子對於他所說的話如果喪失了德義,也就隨便苟且了沒人相信了)。”
注釋:
1、子路:名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
2、衛君:衛國君出公。待:留用。子:對人的敬稱。為政:管理國家政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3、奚:疑問詞,什麼。奚先:哪一件先辦。
4、“正”字使動詞用法。正名:正名分。孔子所說的“正名”,就是指用周禮作為尺度去正名分。名分是指人們所處的政治地位和等級身份。
5、迂:就是遠的意思,說孔子的話與事實有距離。孔子所謂“正名”,子路以為不是當前急需辦的政事。
“子之迂也”,是主語,“有是哉”,是謂語。
6、其:句中語氣詞,加強反問語氣。
這句說:怎麼先要正名呢?
7、野:粗鄙。這句說:仲由,你多)粗鄙啊!
8、蓋:連詞,連接上句,表示原因。闕:空。如:作為詞尾用。
這句說:還不如空缺了吧。
9、這句說:名與實不相當。
10、這兩句意思說:假使言不順,就無法考實,那事情就辦不成了。
11、這兩句意思說:事既無條理又不和美,那禮樂就興不起來。依照孔子的說法,事情搞得有條理次序叫做禮,使事物和美叫做樂。
12、不中zhong仲音):指不得當。
這兩句意思說:禮樂既不行,那麼,在施政上就不會合於道,刑罰也就輕重不恰當了。
13、措:放。這兩句意思說:刑罰既濫,人民恐懼不安,連手足都不知道放在哪裡,就是說人民不知道怎麼辦才算對了呢!
14、這兩句意思是:名與實必須相應,兩者一致。
15、於其言:對於他的說話。
16、苟:指說話喪失了德義,而隨便苟且的意思。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