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16_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 > 第48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16

第48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16(1 / 2)

諸子百家散文9)

4、《孟子》2)

孟子的主要著作:

2)《天時不如地利》

原文:

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釋義:

從這篇文章裡,可以看到孟子一貫主張行仁政,爭取民心,認為“仁者無敵”,認為“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他強調戰爭中“人和”的作用,強調“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些見解是值得稱道的。

文章闡明戰爭勝敗的關鍵,決定於人心的向背。

開端兩句提出論點;以下分兩層,就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作比較,證明人和的重要性,歸結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結構嚴密,氣勢充暢。

譯文參考):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周圍三裡那樣小)的城,七裡的外城,圍而攻之不能取得勝利。

如果圍而攻之,要取勝首先必須有好的天時,如果有了好的天時而不能取勝,是因為比天時更重要的地利不具備。

城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堅利,糧食儲備不是不多,棄城而逃攻城取得勝利),是因為比地利更重要的人和不具備。

因此,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彆的地方去即不讓人民離開),不能隻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單靠山河的險要;建立威望於天下,不能全靠武力的強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到極致時,親戚都會背叛。多助到極致時,全天下都會順從。

讓全天下都歸順、服從,可戰勝親戚的背叛,這樣君子就可以不戰而勝,如果去戰鬥,必然取得勝利。

注釋:

1、“天時”、“地利”、“人和”,孟子用這三個詞來概括有利於作戰的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人和”主要指人心所向,上下團結等。“地利”指有利的地理條件。此外,還有時令、氣候,乃至相對的政治形勢等重要條件,這些條件的變化,古人往往認為非人力所能及,或以不同程度的迷信觀點來理解,籠統地稱為“天時”。

2、三裡之城:周圍三裡那樣小)的城。

3、郭:外城。

4、環:圍。

5、池:護城河。

6、兵:指兵器。革:指甲衣古代作戰時士兵用以保護身體的衣服)。兵革:泛指武器裝備。

7、委:放棄。去:離開。

委而去之:棄城而逃。

8、域:界限。這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彆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這裡是說,不讓人民離開。

9、谿:同“溪”。這句說: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10、這句說:建立威信於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11、至:極點。

12、畔:同“叛”。

13、順:歸順,服從。

14、有不戰:意即有不戰之時。

這兩句說:所以君子之道,貴在不當戰則)不戰,如其當戰,戰必能勝。

孟子的主要著作:

3)《魚,我所欲也》

原文:

孟子曰: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最新小说: 靡日沉淪 救命!衝喜老公竟是我教授! 十八線退圈開殯葬店後 讓你複讀戰高四,你被空軍撿漏了 請點擊偉大航路RPG 隱婚危情:冷麵霍少追妻火葬場 南疆修仙傳 在末日遊戲裡當農場主 煙火魔術師 救下校花媽媽後,我混進富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