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散文29)
10、《韓非子》
韓非的著作簡介:
韓非所著《韓非子》一書,《漢書?藝文誌》著錄共五十五篇,與今本同,其中大部是韓非自著,有些篇章可能為後學所補充。全書十餘萬言,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篇。
韓非的學說反映了當時新興的地主階級的利益,他的曆史觀和政治學說,具有新興地主階級的鮮明的階級特點。韓非提出了具有發展進化因素的曆史觀,認為曆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曆史不會倒退。
他反對儒家所宣揚的“法先王”的主張,認為“上古”和“先王”離現在好幾千年,對他們缺乏可供“參驗”的根據,因而不能盲目相信。這種曆史進化的思想遂成為他的變法理論的根據。
韓非總結了法家尚鞅、申不害和慎到三派的思想,克服了他們學說中片麵的地方,提出了完整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
“法”是國君製訂法令,全國臣民無不遵守,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術”是國君駕馭臣下的方法;“勢”是憑借權位,治理天下。
以法為本,法、術、勢結合,集一切權力於國君一人,構成韓非的政治思想體係。
韓非十分重視獎勵耕戰,認為這是富國強兵之道,是發展封建地主經濟,加強軍事力量,統一天下的有效措施。
然而另一方麵,韓非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的一些政治主張不能不受到階級的局限,就他所主張的“法”說,也包含有鎮壓勞動人民的一麵。
韓非把曆史的發展看成是“聖人作”的結果,社會鬥爭根源是由於人多財少等等,說明他的曆史觀仍然屬於唯心主義的。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包括自然觀和認識論部分,也是不徹底的。
韓非的文章在先秦諸子散文中是具有特色的:或鋒芒銳利,議論透辟;或揣摩心理,周密細致。
還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曆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用來說明問題,增強了文字的戰鬥力量,象“說林”上下,內外《儲說》等篇,尤為顯著。
《韓非子》通行的注本是清人王先慎的《韓非子集解》。今人陳奇猷的《韓非子集釋》、梁啟雄的《韓子淺解》搜集資料較完備,可供參考。
韓非小傳: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出身於韓國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
《史記》說他“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他的政治思想是先秦地主階級政治思想發展的標誌。
他和李斯同以荀卿為師,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秦始皇看到他的文章,喜愛他的才能,把他招到秦國。不久,因受到李斯和姚賈的陷害他被迫自殺於獄中。
死後,他的政治學說基本上被秦王朝所采納。他的著作收入《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的主要著作介紹:
1)《五蠹》
原文略)
釋義:
《五蠹》是代表韓非的曆史觀和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韓非根據古今社會變遷的實際情況,闡明他所主張的法治思想是合於當時的時代要求的。
他斥當時的學者戰國末期的儒家)、言談者縱橫家)、帶劍者即遊俠,是墨家的支派)、患禦者逃避農戰,國君的近侍之臣)和商工之民為五蠹。
此篇從進化的曆史觀,批判儒家崇古、法古的錯誤,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觀點和措施。
因此,他認為應以法治代替禮治,以官吏代替師儒,以勤耕之民、力戰之士為貴而當賞,以五蠹之民為賤而當除。
先秦諸子中,道家歌頌上古,儒家崇拜堯、舜、文、武,均為韓非所反對。
篇中所指斥的:“以先王之教,治當世之民”;“以寬緩之政,治急世之民”;“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舉先王言仁義者盈廷,而政不免於亂”;“退處岩穴,歸祿不受,而兵不免於弱”;皆針對諸家而發。
譯文略)
注釋略)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