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的主要著作:
《諫逐客書》—3
注釋:
1、臣:李斯自稱。吏議逐客:指秦國的宗室大臣和一些執政官吏們,商議決定驅逐客卿在秦任職的外來人員)的事。
2、竊:私自。竊以為:個人認為含有自謙意味)。過:錯誤。
3、繆:同“穆”。繆公:秦穆公,春秋時五霸之一。士:這裡泛指有才能的人。
4、由餘:晉人,在西戎任職。戎:當時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的總稱。
5、百裡奚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市)人,春秋時虞國大夫。
6、蹇叔:春秋時岐人,住在宋國。
7、來:招來。丕豹:晉國大夫丕鄭的兒子,因父親被晉惠公所殺,逃到秦國,穆公任他為大將。公孫支:字子桑,原為晉人,後入秦,任大夫。勸穆公救濟晉國的災荒,以爭取民心。
8、子:古代對彆人的尊稱。五子:五個人。產:出生,生長。
9、並國二十:這些國都是西戎部落。霸:諸侯之長。這裡“霸”,用如動詞。
10、孝公:秦穆公的第十四代孫。商鞅:衛國人,姓公孫,名鞅,因封於商,又稱商鞅。得秦孝公重用,實行變法,使秦國強盛,孝公死後,商鞅被車裂而死。
11、殷盛:殷實強盛。
12、樂用:樂於被使用,就是樂意為國效力。
13、親服:歸附,服從。
14、獲:俘獲,這裡泛指戰勝。師:軍隊。
15、舉地:攻取土地。
16、治強:統治鞏固,國力強大。
17、惠王:孝公的兒子,號惠文君,至十四年稱王自他開始)。張儀:戰國時魏人,惠王用為相,用“連橫”之計,破六國的“合縱”,使秦能把六國各個擊破。
18、拔:攻取。三川:韓國的土地,今河南西部地區。
19、巴、蜀:當時兩個小國,在今四川東部和西部。
20、收:獲取。上郡:魏郡名,今陝西北部一帶。
21、漢中:在今陝西省西南部漢中地區。
22、包:包羅:即並吞的意思。九夷:泛指我國東方少數民族,這裡泛指散居在當時楚國境內的若乾少數民族。九:不是實數,泛指多數。
23、製:控製。鄢yan煙音):楚地名,在今湖北宜城縣。郢:楚國的國都,在今湖北江陵縣東南。
24、成皋:古代的軍事重地,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榮陽縣汜水鎮。險:險要地區。
25、割:割據,瓜分。膏腴之壤:肥沃的土地。
26、散:瓦解,破壞。從:同“縱”,指六國聯合抗秦的合縱策略。
27、事:侍奉。事秦:服侍秦國,就是對秦國稱臣。
28、施yi易音):延續。功施到今:功績一直達到現在。
29、昭王:即秦昭襄王。範睢:魏國人,曾任秦相,被封為應侯。
30、穰rang嚷音)侯:姓魏名冉,秦昭王的舅父,曾為秦相,封為穰侯。i米音)戎,封華陽君,也是昭王的舅父。
32、公室:王室,朝廷。
33、杜:杜絕。私門:私家權門,指豪門貴族。
34、蠶食: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步侵蝕。
35、帝業:帝王的事業,指統一全國的事業。
36、四君:指秦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四君。
37、向使:假若,倘使。卻:拒絕。內:同“納”,容納,接受。
38、疏:疏遠。士:謀士。“士”與“客”都指外來的人才。是:此,這是)。
39、陛下:古代對帝王的尊稱,這裡指秦王政,即後來的秦始皇。致:羅致,得到。昆山:即昆侖山。昆山之玉:即和田玉。
40、隨:同“隋”。隨和之寶:指隋侯的珠,和氏的璧,都是有名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