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的主要作家:
2、晁錯
晁錯小傳:
晁錯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漢朝穎川今河南禹縣)人。他是漢初的一個學者,同時也是一個積極的政治改革者。
他曾研究申不害、商鞅一派的法家學說,以通曉文獻典故進入朝廷。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博士、太子家令,升至中大夫。
對於政事、兵事、邊防等方麵,他提了許多建議。景帝初,官至禦史大夫副宰相)。由於當時各諸侯國地盤大,實力強,中央不能控製,他主張削弱諸侯王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統一。
在經濟上,他主張重農貴粟,發展農業生產。對匈奴的侵擾,主張募兵守邊,堅決抗擊,反對和親。他的這些主張被景帝所采納,對於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和工商業,發展經濟,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於晁錯請削諸侯王封地,於是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為名,興兵叛亂。景帝誤信袁盎的挑撥,把他殺了。但景帝不久即堅定了平定叛亂的決心;不到三個月,“七國之亂”就被粉碎了。
晁錯的主要事跡和奏議在《史記》、《漢書》中都有記載。《漢書?藝文誌》有晁錯三十一篇。
晁錯著有《說景帝削吳》、《賢良文學對策》、《論貴粟疏》、《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等政治論文。
晁錯的文章善於從曆史事實、當前情況、各種利弊得失等方麵作具體分析,立論精辟。其中以《言兵事疏》、《論貴粟疏》及《守邊勸農疏》尤為著名。
前者論如何抵禦匈奴,後二者論重農桑為當務之急,理既切至,辭尤充暢。
晁錯的主要著作:
《論貴粟疏》
原文: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穀之土未儘墾,山澤之利未儘出也,遊食之民未儘歸農也。民貧,則奸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饑之於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製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複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裡遊遨,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並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者也。順於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複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複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複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釋義:
本文是晁錯給漢文帝的一個奏疏。它論述了發展農業生產、儲糧備荒的重要性,建議廣積糧食,“入粟於邊”,以加強邊防。
文帝接受了他的意見,實施了他的辦法,從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晁錯的主張在當時是有進步作用的。
晁錯看到土地兼並的危害和農民生活的痛苦,但是他提出重農貴粟主張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文中有好些輕視勞動人民的話,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觀點。
文章中心明確,前後相承,層層發展,邏輯嚴密,文筆矯健流暢,波瀾起伏,是一篇優秀的論說文。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