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主要著作:
4、《孫臏》—1
原文:
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令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軍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鬥者不搏撠。批亢??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裡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裡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儘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史記》
釋義:
這篇文章節選自《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它敘述了三個故事:1、孫臏教田忌賽馬取勝;2、圍魏救趙;3、馬陵道智勝龐涓。
通過這些記敘,表現出孫臏的智謀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圍魏救趙”一節,毛主席曾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引用了它,作為戰略防禦的例子。
馬陵道之役,可以看出孫臏的勝利,是由於他通過仔細研究,充分掌握了敵我情況而取得的。文章刻畫人物的性格麵貌,生動逼真,極能吸引人。
寫孫臏的出謀獻策,往往隻說做法,不講原因,到了結局才看到它的作用。這樣寫法,曲折有趣,引人入勝。
譯文參考):
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事,被惠王任用為將軍,自以為才能不及孫臏,暗地裡派人招孫臏來做自己的輔佐。
孫臏來到,龐涓唯恐他強於自己,妒忌他,便假借罪名,處孫臏以刖刑,斷其兩足,並施以墨刑在臉上刺字),想使孫臏不能行動)隱沒下來,不得出頭露麵。
齊國使者淳於髠到魏國來,孫臏以罪犯的身份暗地裡見齊使,用兵法和技能說服齊使。齊使認為很奇怪,偷偷地把孫臏)放在車上,和他一同到了齊國。齊將田忌信服孫臏的才能)而以客禮款待。
田忌多次與齊的多位公子賽馬打重)賭。孫臏見這些賭馬的足力相差甚遠,分上、中、下三等。
於是孫臏對田忌說:“你儘管下重注好了,我能讓你取勝。”田忌相信孫臏的話為是,與王和諸位公子賭馬千金。
臨近比賽,孫臏說:“現在以你的下等馬與他的上等馬相比賽),以你的上等馬與他的中等馬相比,以你的中等馬與他的下等馬相比。”
這樣賽馬三次完畢,田忌兩勝一負,得到千金。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尊他為師。
之後魏國討伐趙國,趙國危急,求救於齊國。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將軍,孫臏辭謝,說:“受過刑罰的人不可為將。”這表麵是謙辭,實際上是不願意出麵,以免被龐涓知道)。
於是便命田忌為將軍,命孫臏為軍師,坐在戰車裡,車上沒有帷蓬,為了不使敵方知道。)出謀劃策。
田忌想引兵支援趙國,孫臏說:“理亂絲隻能用手徐徐解開,不可握緊拳頭使勁;排解鬥毆隻能好好地分解,不可插手幫打。
“要撇開敵人充實的處所,衝擊敵人空虛的地方意即避實就虛),在形勢上控製住敵人,則爭鬥的雙方)自然就解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今梁趙相互攻擊,內外交疲;你不如引兵快速地向大梁進攻,占領他的交通要道,衝擊他空虛的地方,他必然放棄攻趙而自救。這樣就一舉解除了趙國之圍而收魏軍自弊疲乏)之效。”
田忌按照孫臏的策劃去做,魏軍果然離開了邯鄲趙國都城),與齊國在桂陵開戰,齊軍大破梁軍即魏軍)。
十三年後,魏和趙聯合攻韓,韓國告急,向齊國求救。齊國大將田忌率軍前往救韓,直取大梁即魏國)。魏將龐涓聞知,從韓國撤離而回返魏國,這時齊軍已過齊界,西入魏境了。
孫臏對田忌說:“對方是三晉由原晉國分裂出來的魏、趙、韓三國)之兵,素來悍勇而輕視齊國,齊國號稱怯懦;善戰者應該因勢利導:魏兵認為齊兵怯懦,齊兵就偽裝膽怯逃亡,誘使魏兵上當。
“兵法認為:一日夜追逐勝利於百裡之外,兵既疲累,供應也不及,這樣,雖上將亦難免受挫折;即使是追逐五十裡,士卒也隻有一半能先到,另一半會因疲累而掉在後麵,以致前後不相接。
“我們要做到齊軍入魏地,今日)築足供十萬人吃的灶,明日隻築五萬人吃的灶,後日僅築三萬人吃的灶。”
龐涓跟了三日,大喜,說:“我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我魏地三日,士卒已逃亡過半了。”就放棄步兵,以輕銳的騎兵)兩日的路程並一日地趕路,窮追逃奔的敵人。
孫臏估計龐涓的行程,傍晚應當到馬陵魏地,今河北大名縣)了。馬陵道路狹窄,路旁多阻隘,可以埋伏兵力。
孫臏讓士兵剝去大樹的樹皮露出樹乾白色木質部分,在上麵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令齊軍善射的弩手萬人埋伏在山道兩旁,約定:“夜晚看見火就萬箭齊發。”
龐涓果然夜到白木大樹下,見白色樹乾上寫的有字,就取火照亮看寫的是什麼字。還沒有讀完所寫的字,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彼此失去了聯係。
龐涓自知中了孫臏的計謀)智窮兵敗,隻得割剄自殺,死前恨恨地說:“這下成就了這小子的聲名了!”齊軍乘勝全殲魏軍,俘虜魏太子申,凱旋而歸。
孫臏從此名揚天下,後世傳習他的兵法。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