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主要著作:
6、《廉頗藺相如列傳》—3
注釋:
1、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之子,在位三十三年。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
2、陽晉:齊國城邑名,故址在今山東鄆城縣西。
3、拜:授予官職。上卿:戰國時代最高級的官。聞:著名。iso妙音)賢:是這個宦官頭子的姓名。舍人:門下的客人。戰國時代,貴族或官僚家裡都養著一些客人。
5、和氏璧:楚人卞bian辨音)和在山裡發掘的璞加工成的璧。璧:一種圓形中心有孔的玉。
6、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則,在位五十六年。
7、遺ei位音):送給。書:信件。易:交換。
8、謀:商議。予:給予。
9、見:被。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10、報:答複。
11、何以:以何,憑什麼。
12、竊計:私下裡打算。亡走燕:逃亡到燕國去。
13、大王:臣子對國君的稱呼。會境上:聚會在趙國)邊境上。
14、幸:得寵。幸於趙王:得到趙王的寵信。下文“則幸得脫矣”的幸,是“僥幸”的意思。
15、結於君:對您結交。
16、乃:竟然。亡趙走燕:從趙國出奔,逃到燕國去。
17、束:綁縛。
18、肉袒:脫下上衣,露著臂膀。伏:匍匐。斧質:古代的一種腰斬的刑具,形狀如鍘刀。質:鐵鑽。請罪:這裡是指請求處以死刑。
19、幸得脫:僥幸得到赦免。
20、宜:適宜,應當。可使:可供差遣。
21、不:同“否”。
22、曲:理虧。
23、均:同“鈞”,衡量,比較。
24、寧:寧可。許:應許。負:承擔。
25、必:果真,假使。
26、奉:捧。
27、完璧歸趙:把璧完整地帶回趙國。成語“完璧歸趙”,比喻把原物完整地歸還本人,由此出。
28、章台:秦離宮彆墅)中台觀之一,舊址在今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角。秦王接見相如,不在朝堂上,而坐於章台,表示對趙國使者的藐視。
29、奏:獻給,進獻。
30、美人:指秦王的妃子和宮女。左右:左右侍從人員。
31、償:償還。
32、瑕:瑕疵,玉上的斑點。
33、卻:退。卻立:退行幾步,然後站著。
34、怒發上衝冠:憤怒得頭發直豎,仿佛要衝去帽子似的。這是誇張之詞。成語“怒發衝冠”出於此。
35、悉:全,儘。
36、負:這裡是憑借、依仗的意思。
37、布衣:平民。古代平民隻穿麻布、葛布,故稱平民為布衣。
38、逆:觸傷,違背。歡:歡心,感情。
39、齋戒:古代祭祀時,主祭人事先數日要沐浴、更衣、獨居、戒酒、戒葷等,叫做齋戒,表示對神的虔誠。這裡說趙王齋戒,表示趙王對送璧這件事的重視。
40、拜:叩頭禮拜。書:國書。這裡指趙王給秦王的複信。庭:同“廷”,國君議政的朝堂。
41、嚴:尊重。修敬:表示恭敬的意思。
42、列觀:一般的宮殿不是正殿),指章台。
43、倨:傲慢。
44、城邑:城市。
45、急:逼迫。
46、睨ni泥音):斜視。
47、謝:認錯,道歉。辭謝:婉言道歉。固請:堅決請求他不要以璧擊柱)。
48、有司:有專門職司的官吏,此指管理版圖的官。按圖:查看地圖。
49、都:城。
50、度duo奪音):猜測,估計。特:隻是,不過。詳:同“佯”。佯為:假裝作。
51、共傳寶:公認的寶物。
52、九賓:由九名迎賓人員立於殿廷,依次傳呼接引使者上殿。這是古時舉行朝會大典用的極隆重的禮節。
53、舍:安置,作動詞用。廣成:賓館的名稱。傳:傳舍,賓館。
54、決負約:一定違背信約。
55、從者:隨行人員。衣褐:穿著粗布便衣化裝成老百姓的樣子)。
56、徑道:小路。亡:逃走。
57、引:延請。
58、繆公:即秦穆公,名任好。繆:同“穆”。秦穆公到昭襄王共傳二十二君。
59、約束:指盟約。堅明約束:堅決明確地遵守信約。
60、見:被。負:對不起。
61、間:由)間道偏僻小路),就是“從徑道”。
62、介:古代與“個”通。遣一介之使:隻需派一個使者。比喻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