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主要著作:
7、《屈原賈生列傳》—2
譯文參考):
題意:“屈原戰國時楚國文學家)與賈誼西漢文學家)的合傳”
屈原,名平,與楚王同姓屈);是楚懷王的左徒上大夫,僅次於宰相);學識廣博,記憶力極強,很了解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於講話。
對內與王共議國事,製訂國策;對外接待彆國的使節,應對諸侯;王很信任。
上官大夫和屈原的官階相同,因為爭寵而心裡妒忌屈原的賢能。懷王命屈原起草製定國家法令,屈原隻寫好了草稿,還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想奪走草稿,屈原不給。
上官便散布讒言:“王命屈原製定法令,民眾沒有不知道的,每一個法令出來,屈原都誇耀自己的功勞,說`除非我誰都不行’”於是王發怒並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於楚王被讒言所迷惑,分不清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懷王的視覺被遮蔽而)所見不明。邪惡的小人損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為小人所容,因此內心憂愁苦悶,沉鬱深思而寫作了《離騷》。
“離騷”即遭受憂愁。上天是造物者,是人類的原始這是唯心主義的說法);父母是人的本源。
人們當遭受困難的時候,總要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救助。因此勞苦窮困時,就會呼喚天助;疾病痛苦內心悲傷時,就會呼喚父母。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儘智,伺俸君主,可是讒人小人)離間,可謂不遺餘力!誠信而被懷疑,忠心而被誹謗,能不怨忿嗎?
屈原之所以寫作《離騷》,原來是由怨憤而生的。《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離騷》可謂二者兼有。
《離騷》對上古稱道到帝嚳,對近世談到齊桓公,對中古提到商湯和周武王,引古代帝王的事跡)來譏諷當世沒有賢君)。
《離騷》闡明道德包括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政治上的舉賢授能等)的廣大和崇高,治和亂的因果關係,沒有不顯現的。文章簡練,措辭深曲隱微不淺露),誌趣高潔,行為方正不苟。
《離騷》所用的文字雖然是尋常細小的事物,但它的旨趣卻很宏大關係著國家的治亂)。所舉的是眼前常見的近事,而這些事例所表達的道理卻很深遠。
屈原因為誌趣高潔,所以用美人、芳草作比喻;因為行為方正不苟,所以雖死也不肯自己疏放放任、懈怠)。
屈原雖在汙泥之中,卻能洗淨身上的汙泥;像蟬自己脫殼那樣,從黑暗的政治中解脫出來;超脫於塵埃之外,不為塵世的垢穢所玷汙;
屈原能處在汙泥之中而不沾染,保持潔白的本色;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誌趣,可與日月爭光!
屈原被罷免去職,之後秦想伐齊,齊、楚兩國聯合抗秦,秦惠王顧慮懼怕),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信物,表示誠意侍奉楚王,說:
“秦非常憎恨齊,齊卻與楚親密聯合);如果楚國能與齊國斷絕外交關係,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之地六百裡在今陝西商縣至河南內鄉縣一帶)給楚國。”
楚懷王貪念這些財、地,相信了張儀,斷絕了與齊國的關係,派遣使臣到秦國,接受秦國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狡賴說:“張儀說的是給你約六裡,不是六百裡。”
楚國使臣生氣離去,回楚告知懷王。懷王大怒,興師伐秦。秦發兵抗擊,大破楚軍於丹、淅河南、湖北一帶),斬殺八萬人,俘虜楚將屈匄,奪取了楚國的漢中地區。
懷王儘力組織國中的兵力深入秦國抗擊,與秦軍對戰於蘭田今陝西蘭田縣西)。魏國得知,襲擊楚國,打到鄧地今河南鄧縣)。楚兵懼怕,撤出秦國。而齊竟然不救楚,使楚遭受大難。
第二年,秦割讓漢中地區給楚以求和。楚王說:“不願得地,願得到張儀才甘心。”
張儀聽聞後,說:“用我一人換漢中地區,我願意去到楚國。”到楚國,又用重金賄賂楚王手下的權臣靳尚,編造騙人的假話胡說秦王將以上好之地和美女來贖回張儀,楚王看重秦國,秦女必貴,這樣楚王的寵姬鄭袖就要被排斥了。)
懷王竟然聽信鄭袖的話,把張儀釋放了。這時屈原已被革職,不在位,正出使齊國。回國後,進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後悔放了張儀,要追他回來,已經遲了。
之後,各諸侯國聯合攻楚,大敗楚軍,殺死了大將唐昧。屆時秦昭王與楚女成婚,想與懷王見麵。懷王將行,屈原說:“秦是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不去。”
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王去,說:“為什麼要惹秦王不高興呢?”懷王遂行。進入武關秦國的南關,在今陝西商縣東),秦國的伏兵切斷了他的後路,秦留下懷王,是為求割地。懷王發怒,不聽。逃亡到趙國,被拒。又複歸秦國,竟死在秦國而歸葬於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長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宰相)。楚人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而沒有回來。屈原痛恨這件事,雖然被流放,仍然眷戀著楚國,懷念懷王,不忘回返,希望僥幸)君王醒悟,改變楚國貴族荒淫墮落的習俗。
把一蹶不振的國勢挽救過來,一反從前的局麵,在一篇文章中三次表示這種誌向。但是屈原的這種挽救楚國局勢的)抱負終究無法實現。也不能返回朝中。終於從這種情況中看出懷王是始終不醒悟的。
以下插入了一段作者司馬遷的正麵議論)“君主不愚笨,智慧賢人不蠢,沒有不想求忠心幫助自己治理國家)的人。於是推舉賢人幫助自己治理國家),然而亡國破家之事一件接著一件,君主聖賢、政治修明的國家多少世代以來沒有不見)了,這是因為忠者不忠,賢者不賢之故。
懷王分不清忠奸,因此內裡迷惑於鄭袖,外部被張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果兵挫地削,失掉漢中一帶地方六郡),自己死於異鄉秦國),成為天下的笑話。這是因為他不知道壞人是禍害。”
令尹子蘭聽聞後大怒,讓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說屈原的短處詆毀他),襄王一怒之下又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來到江濱,披頭散發,一邊行走,一邊吟詠。臉色黃瘦無光彩,形容枯槁,毫無生氣已瀕臨死亡)。
一漁父見到問屈原道:“你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到這裡荒涼的地方)來?”
屈原回答道:“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拘泥固執)於某一事物而能隨著世俗轉變作風。舉世混濁,何不跟著潮流而推波助瀾變本加厲)?眾人皆醉,何不吃其酒糟而喝其淡酒?為什麼總是保持堅貞的操守而自己折磨自己?”
屈原說:“我聽聞,新的洗頭人必先彈掉帽子上的灰塵,新的沐浴人必先鬥落衣服上的塵灰。人又誰能全身都總是那麼乾淨整潔保持高尚的人格),不蒙受世俗的侮辱呀!寧可投入江流而葬於江魚腹中,都不可讓皓皓之白高尚純潔的品德)蒙受世俗塵垢的層層汙染!”
於是寫作了《懷沙》之賦《楚辭?九章》中的一章)。……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這一班人,皆喜好文學,都擅長作賦;然而都效法繼承)屈原的言辭委婉不迫,卻始終不敢直諫君王)。其後楚國的領土)一天比一天縮小,數十年後竟被秦國滅亡。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