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主要著作:
7、《屈原賈生列傳》—3
注釋:
1、這篇文章是戰國時楚國的屈原和西漢的賈誼的合傳。兩個人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賈誼還作過《吊屈原賦》,可能司馬遷是因此把他們兩人合寫一傳的。本篇選的是屈原傳部分,並有刪節。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獻。i米音),後來分出屈、景、昭三氏。楚武王的兒子瑕被封於屈相傳在今湖北秭歸縣東),故以屈為氏。屈原是他的後裔,所以說是楚的同姓。
3、左徒:楚的重要官職。相當於上大夫,僅次於令尹。楚懷王:名槐,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
4、聞:指學識。疆:同“強”。誌:記憶。
5、明:明了。
6、嫻xian閒音):熟悉。辭令:指外交方麵應對的語言。
7、出:對外。接遇:接待。賓客:彆國的使節。
8、任:信任。
9、上官大夫:楚人。上官是姓,大夫是官名。他與屈原官階相同。
10、害:作“患”講。害其能:妒忌屈原的賢能。
11、造為憲令:起草製定國家的法令。
12、屬zhu主音):聯綴,指寫作。
13、伐:誇耀。
14、曰:這個字可能是??文。因為下文“以為……”不是屈原自己的語氣。
15、疏:疏遠。
本段提要:以上寫屈原以才高為楚懷王所信任,竟因此遭忌蒙讒,已至見疏,點出進讒的佞臣和信讒的昏君,寫出屈原一生遭遇憂患的根源。
16、疾:恨,痛心。聰:明。聽之不聰:是說楚懷王迷惑於讒言,耳不能辨是非。
17、讒諂:指說壞話、作媚態的小人。
18、“邪”與“曲”同義,都作邪惡不公正解。
19、方:端方。正:正直。這句與上句同義。
20、幽:本作“深微”、“隱曲”解。“幽思”指內心苦悶,沉鬱深思。
21、離:同“罹”,遭受。離憂:遭受憂愁。
22、窮:處境困難。反:同“返”。反本:追念本源。
23、極:窮困。
24、慘怛da達音):內心悲痛。
25、間:離間。
26、見:被。
27、蓋:助詞,承接上文而推究其原因時使用它。這裡有“原來是”的意思。這句承上文說屈原創作《離騷》的動機,原來是由怨憤而生的。
28、帝嚳ku酷音):古帝王名,相傳為黃帝的曾孫。
29、明:闡明。道德:不僅指個人的品德修養,也包括政治上的措施,如舉賢授能等。廣:大。崇:高。
30、條貫:條理。指治和亂的因果關係。
31、靡不:沒有不。見:同“現”。
32、約:簡練。
33、微:隱微,不淺露。
34、誌潔:誌趣高潔。
35、廉:有廉隅,有棱角,意思是方正不苟。
36、稱:使用。文:文字、詞彙。指:同“旨”。
37、類:事例。邇:近。義:道理。
38、稱物芳:指《離騷》裡麵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39、濯zhuo濁音):洗。淖nao鬨音):泥。
40、蟬蛻tui退音):蟬脫殼。濁穢hui繪音):混濁汙穢。
41、浮遊:超脫。
42、獲:作“辱”解。滋:與“茲”同,原義“黑”。
43、皭jiao叫音):潔白的樣子。滓zi子音):黑。
44、此誌:指屈原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誌趣。
本段提要:這段寫屈原作《離騷》的動機,並給《離騷》以極高的評價,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無限同情與敬仰。
45、絀:同“黜”,被罷免去職。
46、從:通“縱”,指合縱。
47、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即位,在位二十七年。
48、張儀:魏人,為秦惠王遊說六國,使他們連橫以事秦。詳:通“佯”,假裝。去:離去。這時秦惠王叫張儀假裝離開秦國。
49、委:獻納。質:通“贄”,信物。
50、絕齊:和齊國斷絕外交關係。
51、商於u烏音):秦地名,在今陝西商縣至河南內鄉縣一帶。
52、使使:派遣使臣。如:到。受地:接受秦國允許割讓的土地。
53、詐:欺騙,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