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中葉在文學上有影響的另一位作家是司馬相如前179—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時,作武常侍。後被免官,到梁國去,寫了《子虛賦》。
漢武帝讀了《子虛賦》,很欣賞,受到召見後又寫了《上林賦》,在朝廷獲得一個官職。在漢武帝授意下,先後寫了《諭巴蜀檄》和《難蜀父老》,對收服巴蜀,通西南出過力。
之後失意了,對漢武帝和現實有所不滿,常稱疾閒居。他的散文寫得很蒼勁,具有明顯的西漢散文特色,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辭賦。
他的賦主要描寫帝王貴族田獵等盛況,雖然社會意義不大,但客觀上反映了一個時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成就,他對自然景物之美描寫得也很好,而且在作品末尾加進反對奢侈淫靡的道理,增強了其思想性。
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對雲夢的描寫節選):
“雲夢者,方九百裡,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茀鬱,隆崇嵂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乾青雲。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厲,碝石碔玞。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芎藭昌蒲。茳蘺麋蕪,諸柘巴苴。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案衍壇曼。緣以大江,限以巫山。……”
這裡寫“其山”、“其土”、“其東”、“其南”……,都著重描繪,讀起來渾樸自然。李白讀了《子虛賦》,羨慕雲夢的景色,就隱居安陸今湖北安陸縣北),顯然是被司馬相如的一些描寫所吸引了的。
司馬相如保存下來的賦還有《長門賦》、《美人賦》和《大人賦》等。他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是模擬宋玉的賦而又有所發展,在“賦”這種文學體裁的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和司馬相如同時的比較重要的作家,還有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陽信)人。善詼諧,言詞敏捷。
常常在武帝麵前滑稽調笑取樂,武帝把他當作俳優看待。他在宮廷中的地位是一個是“弄臣”,但在政治上也有一些正義感。
漢武帝要起上林苑,東方朔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
東方朔因為在政治上沒有得到重視,就寫了一篇散文賦《答客難》,說生在漢武帝大統一的時代,雖有才能也無處施展,因此“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實際是發泄了他的牢騷。這篇散文賦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對後人發生了影響。
此外,他的《非有先生論》,假托有一個非有先生,在吳國作官,三年“默然無言”,吳王問他,他乘機用一些在昏暗朝廷中諫諍遇禍的曆史故事,啟發吳王,促使他在政治上作了一些改革。
篇中幾個“談何容易”,意味深長地引出作者的感概萬端,是傳神之筆。這是一篇較好的散文。
東方朔一方麵在政治上有他的一些正義感和牢騷,一方麵卻是玩世不恭的“滑稽之雄”。因此,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很多,都是集中地表現了他的“滑稽”的一方麵。
《漢書:東方朔傳》說“其事浮淺,行於眾庶。童兒牧豎,莫不眩耀。而後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這就是說東方朔在漢朝曾經成為民間傳說中一個箭垛式的人物。
漢武帝時代的一群作家凋謝後,數十年間比較重要的作家有王褒。字子淵,蜀郡資中今四川資陽縣北)人。宣帝欲提倡歌詩音律,王褒作《中和樂職宣布詩》,宣帝召見,叫他作《聖主得賢臣頌》。
《聖主得賢臣頌》是王褒散文的代表作,和他的另一篇散文《四子講德論》都是歌頌當時朝廷的作品,而文采都很富麗。
《聖主得賢臣頌》尤講求字句錘煉,如其中用良禦禦駿馬,來比喻聖主得賢臣:“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曆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裡壹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
音節急促而又形象生動,令人好像聞到和見到馬蹄的迅疾。
《洞簫賦》也是他有名的作品,前麵寫“簫乾之所生”,寫出了竹林中的景物;後麵寫簫聲的動人,用力描繪,作了許多誇張。這是一篇很早的描寫音樂的賦,對後來有影響。
王褒的《僮約》是用當時口語寫的,一篇賦體的遊戲文字,它寫當時地主家內,奴隸的具體勞動生活,很詳細,文筆生動簡潔,但作者是以嘲弄的態度,來寫勞動人民的,所以它的思想內容不足取。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