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我國封建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8_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 > 第154章 我國封建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8

第154章 我國封建社會~魏晉南北朝時期8(1 / 1)

建安時期的作家—4

3、曹植

小傳: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年輕時就很有文學才華,頗為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世子。及曹丕、曹睿相繼為帝,備受猜忌迫害,憂憤而死。

他前期的詩多表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向往建功立業,也反映了戰亂和民間疾苦。後期則多反抗迫害和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懣,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但有一些歌詠貴公子享樂生活,和表現追求長生永壽思想的作品,則是他詩歌中的糟粕。他的詩流傳的約八十多首,以五言為主。

大都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語言精煉,情感熱烈,慷慨動人,在建安文學中成就較高。有《曹子建集》。

主要著作:

1)《送應氏》

原文: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儘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複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裡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釋義:

這首詩描寫了洛陽遭董卓之亂以後的荒涼景象,寄托著詩人對當時戰亂的無限感慨,和對苦難人民的同情。

譯文略)

注釋:

1、送應氏,是曹植於211年建安十六年)隨曹操西征馬超,路過洛陽時送彆應瑒、應璩兄弟所作。這裡選的是第一首。ang忙音):山名,即邙山,在洛陽城北。山上有很多漢時王公貴官陵墓。阪:同“阪”,山坡。

3、這句說,190年初平元年)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把洛陽的宗廟宮室全部焚毀。

4、因距洛陽被焚已21年,所以有“垣牆頓擗”、“荊棘參天”的景象。頓:倒塌。擗:崩裂。參天:高可接天。

5、耆qi其心):老,六十曰耆。耆老:泛指老人。

6、側足:側著身體走路。疇:耕種過的田。田:作動詞用,耕種。

7、中野:曠野之中。

8、“我”字從“遊子”兩字來,遊子指應氏。應氏或許曾家住洛陽。平常居:或作“平生親”。

9、氣結:因悲哀而氣鬱結。

2)《贈白馬王彪》並序

【原序】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餘俱朝京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蓋以大彆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原文: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陽。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

太穀何寥廓,山樹鬱蒼蒼。霖雨泥我塗,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岡。修阪造雲日,我馬玄以黃。

玄黃猶能進,我思鬱以紆。鬱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耕不克俱。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存者忽複過,亡歿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曦。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自古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複陳。丈夫誌四海,萬裡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懃。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鬆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彆永無悔,執手將何時?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釋義:

這首詩寫曹植和白馬王曹彪,在回國途中被迫分手時的悲憤情緒,其中有憤慨、譏刺,有傷感,也有勸慰,

感情真摯,情景交融,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它是曹植後期的代表作之一。

譯文略)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書:開局就砸到了反派大佬家 長生修仙:從薅妖獸天賦開始 神醫複仇,從挽救市長千金開始醫路巔峰 聽懂獸語,還怕凶案沒目擊者? 絕世狼王 隋唐王朝 帶著超市到七零賣盒飯 重生八零:辣媳逆襲成首富 銳士營主:穿越女將定江山 邊關賤民,和娘子同房開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