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怪小說——《搜神記》
簡介:
《搜神記》,晉朝乾寶撰,是繼承先秦、兩漢以來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而又有所發展的一部誌怪小說集。原書已佚,流傳下來的本子是後人輯錄整理而成的,有二十卷本、八卷本兩種。
內容多數記載神怪故事,迷信色彩較濃。但書中也保存了一些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反映出當時一些社會現實,曲折第表現了古代人民某些美好的願望。
《搜神記》中的作品,一般情節簡單,描寫不多,語言簡練,筆調質樸,隻能說初具小說的格局。但它為唐、宋和以後的小說提供了部分素材,對我國小說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作者乾寶小傳轉下一章)
乾寶的主要著作
1、《董永》—1
原文: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淩空而去,不知所在。
——《搜神記》
釋義:
本文從《搜神記》選出,是篇神話。董永的事跡始見於曹植《靈芝篇》,《搜神記》也記載這件事,當為魏晉間流行的故事。
在魏晉期間,社會風氣敗壞,倫理關係反常。利之所在,父子情同陌路,兄弟視若仇人,夫婦恨同冤家。
這類作品的產生,在當時有一定的抨擊的作用和積極的社會意義。董永這個故事,長期流傳民間,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但是,我們應當看到,董永這一故事,存在著嚴重的時代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它所宣揚的“賣身葬父,孝感動天”,乃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揉和的產物,
它寫主人的仁慈與奴隸的馴從,掩蓋了階級對立的實質,對被壓迫人民起了麻痹鬥誌的作用,這些都是應當批判的。
新中國成立後,所演的地方戲《天仙配》,即取材於此。但它對董永事跡已加以批判改造,表現了反對封建的主題。
譯文參考):
漢朝時,有一青年名叫董永,是齊國千乘人。少年時母親就去世了,跟父親一起,儘力種田,有一輛小車作運載工具。
父親故亡時無錢安葬,就賣身為奴,作為辦理喪事的費用。主人知道他賢能,給他一萬塊錢,打發他回去了。
董永待三年服喪期完畢,想回到主人家去,繼續做家奴。一天,在路上偶遇一婦人,對他說:“我願意做你的妻子”。
那婦人就和董永一起來到主人家。主人對董永說:“不是已經給過你錢了嗎,你怎麼又跑回來了?”
董永答道:“感謝您的恩惠,使我安葬了父親,我雖是個小人自謙之詞),定會竭心儘力去做事,以報答您的厚德。”
主人問:“你妻子有什麼技能?”
董永回答:“她能織布。”
主人說:“如果真的會織布,就讓她為我織一百匹雙絲的細絹吧。”
於是董永妻就為主人家織縑,十日便織好了。
婦人出門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最孝順,天帝令我來幫助你償還債務。”
說完就升空而去了,好像沒有來過一樣。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