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9_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 > 第242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9

第242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9(1 / 1)

唐朝還有幾件事和幾位著名人物應大書特寫。

1、雕版印刷術

魏晉之前,不論是竹簡還是帛、紙,上麵的文字全是手寫的,那時的書,全靠互相傳抄。這不僅十分不便,而且因戰亂或無法抗拒的災禍,使僅有的抄本一旦毀掉,便再也無法彌補了。

因而對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十分不利,這就有待於印刷術的發明了。印刷術的發明導源於古代的印信即圖章)和刻石。

印信可以直接取得複印件,刻石是通過捶拓的方法把文字複印在紙上。由此人們得到啟發:把木頭做成板子,在上麵雕刻文字,按照捶拓的方法,便可以取得大量的複印品,這不就是印刷品嗎?

事實上印刷術正是這樣發明出來的。與印信和刻石不同之處在於,印信是小麵積少字反刻,刻石是陰刻。而作為印刷品的刻版,是較大麵積、多字的反刻和陽刻。

木版表麵是凸刻成的反寫的字,在上麵刷上墨,鋪上紙,用乾淨的刷子在紙背上輕刷一下,把紙取下來,一頁白底黑字的印刷品就印好了,一頁一頁印好後,裝訂成冊,一本書就製作完成了。

這種在木板上雕字印刷的方法,稱為“雕版印刷”。其工藝簡單、印刷快捷,費用低廉,有了雕版印刷,書的傳播就不必再用手抄了,一發明出來就得到迅速推廣和傳播。

雕版印刷是何時發明的呢?有兩件實物值得我們注意。一件是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發現的一大批宋以前的經卷中,有一份《金剛經》,是印刷品。

此經全長16尺,卷首有畫,卷末有唐代“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字樣。可見,在九世紀的唐代,我國就已有雕版印刷了。

但是,此經畫麵的刻印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決非是雕版印刷起始之物,可以斷定,雕版印刷的發明必定早於此時868年)。

1966年,在南朝鮮東南慶州佛國寺釋迦塔石塔內,發現了一部雕版印刷的《天垢淨光大陀羅尼經》。經我國專家鑒定,是從我國流傳到朝鮮去的。

從經文中使用的唐武則天的製字可以確認,係武則天時代所印,大約在685—704年之間。因此,可以確認,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很可能在六世紀末、七世紀初的隋末、唐初時期。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推動了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雕版印刷術是印刷術最早的模式,是印刷術產生的標誌,是人類曆史上一項獨特的、劃時代發明,也是廣大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經驗的結晶。

雕版印刷術一塊版可以重複使用很多次,極利於文化傳播。但缺點是大部頭的書籍要雕刻的版子很多,費工、費時,書印成後若不再使用,版子就成了廢物,浪費很大。

後來,十一世紀初北宋慶曆年間,一位平民——畢昇,把在木版上刻字,改成把每一個字刻成單個的,

印刷時按照一定的方法,將一個個的字按著文字內容排列好,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刷上墨,把文字印出來。

印好後把活字拆卸下來,以備下次再用。開始時活字用膠泥製作,叫泥活字。之後,元代的王楨創製了木活字,明清時又有了銅活字、錫活字、鉛活字。

隨著我國印刷業的不斷發展,印刷術逐漸流傳到了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柬埔寨、泰國,以及西方各國和全世界,為推動世界的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壞人筆記 靈元星之靈陸篇 直播算命:算的太準成為玄界公敵 惡女修仙,法力無邊 清冷美人下鄉,糙野軍官寵妻無度 放縱人生 封神:玉虛宮那位聖人 一人:混在一人裡拍攝一人之下 夢歸處 被師娘騙去修煉後,傻子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