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須彌山殘圖引靈核不周山斷壁現真容
第一節猴王動嶽·金箍震碎殘圖鎖上)
戊申年孟夏,遷徙城堡的青銅穹頂籠罩在氤氳霧氣中。孫行者獨坐箭樓,膝頭攤開那幅泛黃的須彌山殘圖。自五日前從流沙河畔拾得此圖,他每日寅時便來此觀圖,隻見殘圖左角繪著斷裂的山體,右角卻空白如洗,唯有一縷金線蜿蜒如蛇,似要將破碎山河重新縫補。
"啪嗒。"一滴鬆脂自梁上墜落,正巧滴在殘圖斷裂處。悟空忽見金光乍起,那道金線竟活過來般遊走,在空白處勾勒出雲霧輪廓。他揉了揉火眼金睛,分明看見雲霧中浮現出"盤古幡"三字,筆鋒似刀劈斧鑿,隱隱有風雷之聲。
"好個寶貝!"悟空指尖輕叩圖麵,忽覺掌心傳來脈動般的震顫,仿佛觸到了某顆沉睡古獸的心臟。他想起五百年前大鬨天宮時,曾在兜率宮見過老君爐中煆燒的先天靈寶,那氣息與此圖竟有七分相似。正沉吟間,忽聞城下傳來孩童啼哭,抬眼望去,見一名婦人抱著病兒跪在靈核燈前,燈芯如豆,映得她臉上淚痕分明。
"又是靈核病。"悟空喃喃自語。自遷徙城堡建立以來,百姓皆以靈核燈為命魂所係,燈明則身康,燈暗則染疾。他握緊金箍棒,隻覺棒身傳來細微的共鳴——這寶貝曾搗毀兜率宮,也曾平過四海洪波,如今卻連一盞燈的明暗都勘不破。
卯時三刻,殘圖突然發出蜂鳴。悟空驚見斷裂的山體紋路竟滲出金血,在圖上彙成九道溪流,最終聚成九根青玉柱,柱身刻著蝌蚪文般的上古符篆。他默念《黃庭經》中的識文咒,符篆竟化作流光鑽入雙目,腦海中轟然響起洪鐘大呂之聲:
"盤古開天,以幡定乾坤;不周立極,以山穩靈核。"
話音未落,青玉柱間騰起黑霧,如墨染長河,在殘圖上空凝結成一頭巨獸。那獸生著九顆頭顱,每顆頭顱都頂著不同形製的佛冠,獅身蛇尾,鱗片間流淌著暗紫色的光,正是靈山護法所化的執念靈核獸。居中的佛冠頭顱張開血盆大口,噴出的卻非火焰,而是密密麻麻的金色光點,每個光點中都映著百姓祈願的畫麵。
"孫悟空,你敢動盤古幡的靈核?"獸聲如甕中擂鼓,震得箭樓梁柱簌簌落灰,"此乃靈山信仰所化,豈容你這妖猴染指!"
悟空卻注意到光點中閃過的畫麵:有農夫跪求靈核止雨保苗,有繡娘祈願靈核醫好失明的老母,還有孩童對著靈核燈許願"爹爹能從徭役中歸來"。這些畫麵如此熟悉,恰似當年花果山眾猴求他去東海借寶的眼神。他喉頭一緊,金箍棒卻已化作丈二長短,棍頭挑起一枚光點,冷笑道:"信仰?俺看是靈山用百姓願力織的囚網!"
第一節猴王動嶽·金箍震碎殘圖鎖下)
靈核獸九首齊嘯,聲浪掀起漫天沙塵。悟空揮棒迎擊,卻見棍頭觸到獸身時,那些祈願光點竟化作護盾,將金箍棒彈開三尺。他這才驚覺,每片信仰碎片都帶著百姓的體溫,棒若下重手,怕是要傷了這些無辜的願力。
"好個借刀殺人!"悟空旋身躍上獸首,卻見居中佛冠下的眼睛裡倒映著靈山金頂,無數信徒正捧著靈核湧入山門。他突然想起在五行山下時,曾有牧童唱過的民謠:"靈山靈核亮,百姓淚汪汪,一扇山門隔,生死兩茫茫。"
獸尾如鋼鞭抽來,悟空翻身避過,卻見鞭梢掃過之處,殘圖上的不周山斷口又裂開寸許。他心中警鈴大作,忽憶起四聖曾提及"靈核網絡如蛛網,一斷百目開",若放任此獸破壞,遷徙城堡的靈核燈恐將儘滅。
"得罪了!"悟空咬破指尖,在金箍棒上畫下火眼金睛符,棒身頓時燃起三昧真火。"著!"一聲暴喝,火棒直擊獸首靈核。隻聽"哢嚓"脆響,靈核表麵裂開蛛網狀紋路,卻見裂縫中滲出的不是血,而是澄清的光,光中浮現出無數百姓的虛影,他們皆伸手向悟空,口中呢喃著"救我"。
靈核獸發出哀鳴,九顆頭顱逐一崩解,化作萬千信仰碎片飄落。悟空接住一片碎片,見其中是個垂髫小兒,正將最後一塊餅分給病重的母親,自己卻啃著草根。碎片突然化作灰燼,在他掌心留下一行小字:"靈山說,奉獻越多,靈核越亮。"
"狗屁!"悟空怒喝一聲,金箍棒重重砸在青玉柱上。刹那間,殘圖金光暴漲,九根玉柱轟然倒塌,露出柱後懸浮的菱形靈核,核中流轉著銀河般的光帶,赫然是盤古幡的核心靈核。與此同時,遷徙城堡方向傳來此起彼伏的驚呼,悟空遠眺,見民心靈核燈竟有半數泛起紅光,如同血染的星辰。
第二節靈核顯聖·不周山前辨本真上)
子時初刻,四聖踏雲而至。太白金星的羊脂玉淨瓶中插著新折的桂花,清香混著靈核獸殘留的硝煙味,竟生出幾分詭譎。觀音菩薩的淨瓶水傾灑幾滴,落在殘圖上,竟化作蜿蜒的河流,順著不周山斷口流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聖可看出些端倪?"太上老君拂袖間,八卦爐虛影浮現,爐中煆燒著不周山的微縮模型,"此山本是盤古幡的穩定中樞,如傘柄支撐傘麵。五百年前靈山以"斬邪祟"為名斬斷山體,實則是為奪取靈核,妄圖掌控天下信仰。"
悟空皺眉看著爐中模型:"可俺見那靈核獸用百姓願力為盾,靈山莫非......"南極仙翁長歎一聲:"信仰如雙刃劍,向善則為光,向執則為魔。靈山近年廣收靈核,表麵是普渡眾生,實則在鑄造"信仰之鎖",將百姓心燈與靈山氣運綁定。"
話音未落,殘圖突然劇烈震動,不周山影像竟從圖中升起,化作百丈高的虛影。悟空這才看清,山體上布滿觸目驚心的斬痕,最深處可見內部的靈核脈絡,如古樹根係般蔓延至天地各處。斷口處結著冰晶,竟與司馬懿的"逆之幡角"一模一樣。
"快看!"觀音指尖點向不周山巔,隻見盤古幡虛影正在風中獵獵作響,幡麵卻有一角殘缺,缺口處湧出黑霧,正是被靈山斬斷的部分。而在幡的另一側,隱約可見遷徙城堡的輪廓,如一葉扁舟在信仰的驚濤中飄搖。
突然,天際傳來狼嚎般的異響。靈核獸的殘魂化作黑蝶,撲向不周山斷口,那些被悟空擊碎的信仰碎片竟重新聚合,在蝶翼上拚出"靈山至上"的字樣。悟空揮棒欲擊,卻被觀音攔住:"大聖且慢,這些碎片承載著百姓最本真的願望,棒下留情。"
悟空收棒,卻見黑蝶群掠過之處,民心靈核燈紅光更盛,有幾盞竟開始明滅不定。他想起城下抱病的孩童,想起婦人臉上的淚痕,隻覺胸腔裡有團火在燒,燒得他喉間發苦——當年大鬨天宮,他是為了自由;如今守護城堡,卻是為了千萬個"自由"。
第二節靈核顯聖·不周山前辨本真下)
靈核獸殘魂突然發出尖嘯,化作一道黑光鑽入不周山斷口。刹那間,冰晶爆發出刺目藍光,與司馬懿的逆之幡角產生共鳴。悟空耳中響起嗡鳴,竟聽見千裡外的陰笑聲——正是那鷹視狼顧的司馬懿。
"妙哉,妙哉!"老君轉動八卦爐,爐中浮現出司馬懿大營的景象,隻見那人正捧著幡角,對著星圖推算,"此子竟想以逆之幡角為匙,打開不周山靈核網絡,若讓他得逞,天下信仰皆可被他操控。"
南極仙翁取出玉匣,匣中躺著十二顆琉璃珠,每顆珠子都映著遷徙城堡的方位:"大聖可知,民心靈核燈為何與不周山共鳴?因這城堡本是上古遷徙族的"心燈之城",百姓的願力本就是最純淨的靈核能源。"
悟空恍然大悟,想起初到城堡時,一位老匠人教他辨認靈核燈的紋路,那些紋路竟與殘圖上的盤古幡暗紋一致。他望向不周山,隻見山體斷口處的冰晶正沿著靈核脈絡蔓延,如瘟疫般侵蝕著遷徙城堡的方位。
"俺懂了。"悟空握緊金箍棒,棒身因戰意而發燙,"靈山想鎖死信仰,司馬懿想掠奪靈核,而俺老孫......"他看向四聖,目光如炬,"要讓百姓的願力不再被當作武器,而是成為照亮天地的光!"
觀音合十讚歎:"善哉。大聖若能護住不周山靈核,貧僧願以淨瓶水為引,助城堡靈核燈陣與盤古幡本源共鳴。"太白金星卻皺眉:"但靈山豈會坐視?那靈核獸雖傷,靈山護法尚有三人,更兼......"他欲言又止,目光投向西方天際。
悟空順著他的視線望去,隻見靈山方向騰起十二道金光,如利劍直指北鬥。他知道,那是靈山十二護法齊出的征兆。一場圍繞信仰、權力與本心的大戰,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第三節信仰碎影·棒下難斷眾生願上)
醜時三刻,靈核獸殘魂再度凝聚。這一次,它褪去了九首佛冠的猙獰,顯出青毛獅子精的本相——卻非當年獅駝嶺那威風八麵的妖王,而是遍體鱗傷、眼神渾濁的困獸。
"菩薩......"獅子精低吟,"我守著靈山的信仰之鎖,卻為何總聽見百姓的哭聲?"他望向悟空,眼中閃過一絲清明,"你......你曾大鬨天宮,可曾見過真正的自由?"
悟空怔了怔,眼前閃過花果山的水簾洞,閃過與六耳獼猴論道的竹林,閃過取經路上百姓焚香的模樣。"自由?"他喃喃道,"俺以為,自由不是無法無天,而是想笑時笑,想哭時哭,不用怕被人用"信仰"當鎖鏈捆著。"
獅子精突然劇烈顫抖,背上浮現出無數鎖鏈狀的傷痕,每道傷痕都對應著一個信仰碎片。"五百年前,我奉文殊菩薩之命鎮守靈核門,他說......"他喉間發出咯咯聲,"他說收集百姓願力是為了渡化眾生,可為何每收一顆靈核,就多一個哭號的家庭?"
悟空想起在殘圖中看見的畫麵:靈山僧眾將百姓的靈核按大小稱重,大核供於佛前,小核丟入熔爐。"因為你們把人心當燃料!"他忍不住喝道,卻見獅子精眼中閃過痛楚,竟比金箍棒打在身上更令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