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青獅精聲如洪鐘,震得積雪從岩壁上簌簌落下,說話時口中噴出兩股白氣,竟帶著獅吼功的音波,讓悟空等人耳膜生疼,“爾等擅動不周山幡體,擾動天地靈根,可知罪該萬死?今奉如來法旨,將唐玄奘靈核融入幡體,鑄就‘慈悲鎖’,以鎮幡心戾氣,平息三界浩劫!”說罷,他手中降魔杵往金轎一指,降魔杵頂端的骷髏頭眼中射出兩道紅光,捆仙繩驟然收緊,發出刺耳的金鐵摩擦聲,勒得唐僧骨骼“哢哢”作響。
唐僧悶哼一聲,眉心處泛起淡淡的金光——那是凡人靈核即將離體的征兆。靈核是凡人魂魄的核心,一旦離體,肉身便會化為枯骨,縱使有大羅金仙的法力,也難以回天。“休得無禮!”孫悟空怒吼一聲,掣出金箍棒便要上前,棒身在空中劃出一道金光,卻被青獅精一道佛光逼退。那佛光並非來自靈山正統佛法,而是摻雜了魔焰的邪光,竟在地麵烙出焦黑的溝壑,溝壑中冒出黑色的煙霧,散發出烤肉的焦臭味。
沙僧急得額頭冒汗,拽住兄長衣袖:“兄長不可!靈核乃凡人魂魄根本,若強行離體,師父性命休矣!”他手中的琉璃盞還在微微震顫,因果河的逆流讓他消耗巨大,此刻難以施展大法力。八戒更是扛著釘耙團團轉,想衝陣卻被僧兵的八卦陣攔住,降魔杵交織如林,密不透風,每一次碰撞都發出刺耳的聲響,震得他手臂發麻。白龍馬也焦躁地刨著蹄子,馬眼中泛起血絲,卻被一道佛光定在原地,無法上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唐僧忽然睜開了眼。他的眼神不再是平日的溫和,而是透著一種曆經百世輪回的悲憫與堅定,仿佛看透了生死,悟透了因果。他深吸一口氣,胸腔中發出一種奇異的共鳴,竟主動引動了體內的靈核——那靈核
那靈核並非佛門常見的金色,而是透著溫潤的白玉光澤,宛如昆侖山頂萬年不化的寒冰,卻又散發著暖玉的溫度。光芒中浮現出無數透明的虛影,如同被投映在天幕上的皮影戲,每一道虛影都在演繹著一段拒絕屈服的往事:
珊瑚族少女海璃身著赤色鮫綃,站在浪尖上怒視天宮,她的魚尾拍擊著浪花,濺起的水珠在陽光下化作珍珠,那是第66回中抗旨不遵的場景,因拒絕將族中靈核獻給天庭煉丹,整個珊瑚海被天兵天將的火攻燒成焦土,而她的魂魄卻化作一道紅芒,誓要在後世尋得調停之法;
長阪坡的趙子龍銀槍在光影中劃出寒星,懷抱幼主在百萬曹軍中七進七出,鎧甲上的每一道劃痕都閃著忠勇的光,他靈核中的執念並非殺戮,而是“護”字,那股守護之力至今仍在蜀漢故地的山川間回蕩;
赤壁的諸葛亮羽扇搖處,火光照亮半江愁,他靈核裡沒有呼風喚雨的得意,隻有“鞠躬儘瘁”的歎息,連東風都帶著他未竟的北伐之誌,在長江兩岸徘徊千年;
更有無數無名凡人:有懷抱嬰兒躲進地窖的農婦,有把最後一口糧食讓給傷兵的夥夫,有在刑場上罵賊而死的書生,他們的靈核或許微弱,卻如恒河沙數,在唐僧靈核的光芒中彙聚成星河,每一顆星都刻著“不屈”二字。
“鎖得住幡,鎖不住人心。”唐僧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仿佛來自九霄雲外,又似源自心底最深處。他的話音落下時,白玉靈核的光芒陡然暴漲,無數光絲如蛛網般射出,每一根光絲都連接著一道虛影,形成一張由凡人執念編織的大網,朝著青獅精手中的降魔杵纏去。那光絲並非仙法神力,而是千萬年來凡人在苦難中堅守本心的願力所化,觸碰到降魔杵上的佛光時,竟發出“滋滋”的消融聲,宛如春雪遇上烈火,更帶著一種奇異的吟誦聲,那是無數凡人在絕境中默念的“阿彌陀佛”,彙成一股慈悲洪流,衝得青獅精連連後退。
青獅精臉色大變,他原以為唐僧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胎,卻不知其靈核竟蘊含如此磅礴的願力,更沒想到曆代拒絕煉化的凡人靈核,早已在冥冥中與幡體產生了共鳴。那些虛影在光絲中呐喊、揮拳,化作一道道無形的衝擊,震得僧兵們組成的八卦陣搖搖欲墜。原本排列整齊的僧兵們開始騷動,額頭上的朱砂印記忽明忽暗,似乎被這股凡人的執念撼動了心神,有幾個修為較淺的僧兵甚至丟下降魔杵,捂住腦袋痛苦地呻吟起來,他們看到了自己前世作為凡人時的模樣,看到了那些被靈山教義視為“業障”的真實情感。
“不可能!區區凡人……”青獅精怒吼著,催動體內的佛魔之力,降魔杵上的骷髏頭張開巨口,噴出一道黑色火柱,直取唐僧靈核。那火柱並非凡間火焰,而是靈山禁地裡的“業火”,專門焚燒凡人的執念與善念,曾燒死過無數不願皈依的精怪。然而火柱觸及白玉光絲時,卻像泥牛入海般消失無蹤,反而讓光絲變得更加明亮——原來凡人的慈悲願力,正是業火的克星,每一絲業火都被光絲中的善念淨化,化作點點白光,飄向空中的靈核網絡。
唐僧見狀,雙手合十,口中念起《心經》,但並非平日的溫和誦念,而是帶著一種開天辟地般的威嚴,每一個字都化作金色梵文,融入靈核光芒。“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梵文旋轉著組成蓮花座,托著唐僧緩緩升起,捆仙繩在願力的衝擊下寸寸斷裂,化作齏粉散落。他低頭望向青獅精,眼神中沒有憤怒,隻有憐憫:“你被心魔所困,錯把禁錮當守護,可知這幡體若真被‘慈悲鎖’鎖住,才是天地浩劫的開端?”
第四節四聖歸位紋路顯威鎮乾坤
就在青獅精陣腳大亂之時,孫悟空忽覺手中的幡心之杖傳來一陣劇烈的震顫,仿佛有生命般在他掌心跳躍,杖身上的古篆“智死鎮和”四字竟依次亮起,與不周山幡體上的四枚主核遙相呼應,彼此之間有光絲相連,如琴弦共振,發出“嗡嗡”的共鳴聲。刹那間,第70回沙僧所言“四聖本是幡之守護靈核”的話語如驚雷般在他腦中炸響——那不是簡單的守護,而是本源的回歸!“師弟!八戒!我等靈核與幡體同源,此刻正是歸位之時!”他的聲音中帶著前所未有的激動,猿眸中金光暴漲,映得不周山的積雪都泛起暖色。
沙僧心神領會,當即雙手結印,那是他作為卷簾大將時掌管的“和合印”,能調和萬物靈氣。他眉心處湧出一道青碧色的光流,化作和幡繩的形態,如靈蛇般飛入幡體的“和”核位置。光流融入的刹那,幡體上的和幡繩金輝大作,繩結處的蓮花虛影瞬間綻放,萬千花瓣飄落,每一片花瓣都化作一道平和的靈氣,驅散了不周山殘留的戾氣,連空中的風雪都變得柔和起來,帶著春草萌芽的氣息。沙僧隻覺一股暖流從幡體傳來,貫通四肢百骸,那些因蟠桃會上打碎琉璃盞而留下的暗傷竟在瞬間痊愈,仿佛回到了當年鎮守南天門時的巔峰狀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豬八戒見狀,也怒吼一聲,袒露上身,露出胸口那道因被貶下凡而留下的豬形胎記。他將釘耙重重頓地,地麵裂開一道縫隙,噴出熊熊烈火,那是天蓬元帥時期掌管的天河之火,此刻與他胸前爆出的赤金色光芒融為一體,正是“鎮”核之力。光芒化作鎮幡繩纏繞在幡心之上,繩身的龍蛇古紋頓時活了過來,發出低沉的龍吟,每一條龍都張開大口,將青獅精放出的業火吞入腹中,再化作祥瑞之氣噴出。八戒隻覺丹田一熱,原本因貪吃好色而紊亂的法力瞬間歸流,天河水軍的統帥之威在他體內蘇醒,連看向青獅精的眼神都多了幾分天界神將的威嚴。
孫悟空將幡心之杖猛地插入幡體中央的凹槽,杖身與玉璧接觸的刹那,無數玄黑色的光絲從杖頭湧出,與“死”核共鳴。他隻覺一股洪荒之力湧入體內,眼前閃過無數畫麵——盤古開天辟地時的混沌初分,共工怒觸不周山時的天崩地裂,女媧補天處的七彩石雨……原來這“死”核並非寂滅之意,而是承載著天地初開時的毀滅與重生之力,是萬物輪回的起點與終點。他的石猴之身與這股力量完美契合,毛發根根倒豎,化作金色鋼針,背後竟隱隱現出盤古巨神的虛影,手持開天斧,頂天立地。
與此同時,唐僧雙手合十,閉目誦經,眉心“智”核的白光如月光般流淌,照亮了幡體上所有模糊的符文。那些蝌蚪狀的古篆竟緩緩旋轉起來,透出智慧的幽光,每一個符文都化作一個光圈,套在唐僧師徒身上,傳授著天地初開的法則。唐僧隻覺靈台清明,前世金蟬子解讀無字真經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他終於明白,初代佛祖留下的“智”核,不僅是智慧,更是對“變”的領悟——幡體可鎮可和,全在人心一念,而非固定的枷鎖。
四聖靈核歸位的刹那,整個不周山幡體爆發出萬道霞光,金紅二色的光芒如潮水般席卷整個三國大陸。覆蓋在地脈上的靈核網絡儘數點亮,宛如滿天星鬥墜落凡塵,每一枚靈核都與地上的生靈遙相呼應:
許昌城中,一個正在苦讀的寒門書生突然文思泉湧,筆下生花,寫出的策論竟暗合天時地利;
成都郊外,一位老農夫在田間扶起倒伏的禾苗,竟發現禾苗根部纏繞著金色光絲,從此年年豐收;
建業港口,一個漁夫網到了刻著古篆的玉片,玉片放入水中竟能平息風浪,那正是和幡繩的一絲碎片。
青獅精被強光刺得睜不開眼,手中的降魔杵“當啷”一聲掉在雪地裡,杵上的骷髏頭裂開一道縫隙,冒出黑煙。他驚恐地望向唐僧,隻見其靈核光芒中,那位第66回抗旨的珊瑚族少女海璃的後世,此刻正從圍觀的山民中走出。那少女約莫十六七歲,身著粗布衣裙,額間卻顯化出奇異的紋路——如珊瑚枝杈般舒展,卻泛著玉石的光澤,正是“未來調停者”的印記。這紋路並非天生,而是被唐僧靈核的願力喚醒,竟如鑰匙般插入附近的靈核節點,瞬間形成更龐大的守護網絡,將所有凡人的靈核連接起來,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這……這不可能……”青獅精連連後退,靴底在雪地上劃出深深的痕跡,身後的僧兵們早已潰散,隻剩下他孤零零一人。他終於明白,初代佛祖留下的後手並非四聖靈核,而是千萬年來堅守本心的凡人。當靈核網絡與凡人願力結合,幡體便不再是神器,而成為了天地間所有生靈的守護者。不周山幡體徹底覺醒,靈核網絡散發出的祥和之氣驅散了漫天風雪,連空氣中的戾氣都化作了滋潤萬物的靈雨,落在地上,竟長出了從未見過的七彩靈草。
唐僧走到幡體前,伸出手掌輕輕撫摸玉璧上的符文,那些古篆在他指尖下變得溫熱,仿佛在低聲訴說天地初開的秘密。“幡本無心,因人心而有靈。”他的聲音隨風飄散,“從今往後,當護佑蒼生,而非為邪所用。”
話音未落,初代佛祖的記憶投影再次浮現,他朝四聖微微頷首,眉心第三目射出一道金光,融入幡體深處。那金光化作一道咒文,刻在幡體最核心的位置,咒文曰:“一念慈悲,萬劫皆空;一念執著,六道輪回。”因果河在山腳下靜靜流淌,河水已恢複向東奔流,卻比先前多了幾分溫潤的玉色,河麵上偶爾飄過凡人靈核的虛影,如碎玉般閃爍,那是被幡體淨化過的善念,將流向人間,化作福報。
孫悟空望著手中與幡體融為一體的幡心之杖,杖頭隱隱浮現出四聖靈核的虛影,忽然覺得五百年的壓山之苦、西行的萬裡艱辛,都在此刻有了更深的注解——他們不是取經人,而是喚醒者,喚醒這天地間被遺忘的守護之力。山風吹過不周山斷壁,帶來遠處三國戰場的金戈鐵馬之聲,那聲音不再是殺伐,而是生靈求存的呐喊。幡體的覺醒並未終結紛爭,反而揭開了更宏大的序幕——靈山的暗流、四聖的前世、凡人的願力,如同因果河的支流,終將在未知的未來彙聚成浩瀚江海,而唐僧師徒,正是這江海中領航的舟楫。
此刻,夕陽從彤雲中透出一線金光,照在不周山幡體上,玉璧表麵的符文依次亮起,組成一幅巨大的星圖,圖中三國大陸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光點閃爍,那是被喚醒的凡人靈核,如夜空中的螢火蟲,雖微弱,卻連成了一片璀璨的星河,照亮了通往未來的道路。白龍馬低嘶一聲,踏碎地上的薄冰,馬蹄聲在山穀中回蕩,仿佛在催促他們繼續前行,去麵對幡體覺醒後更廣闊也更未知的世界。
喜歡遷徙的三國城堡請大家收藏:()遷徙的三國城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