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歸位者驚蜀帳 劉玄德藏玄機_遷徙的三國城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遷徙的三國城堡 > 第125章 歸位者驚蜀帳 劉玄德藏玄機

第125章 歸位者驚蜀帳 劉玄德藏玄機(1 / 1)

第一二五回歸位者謎驚蜀帳劉玄德玉藏玄機

第一節古籍尋蹤夜探蜀典覓玄機

時維建安廿五載夏仲,蜀營天工閣沉浸在鬆煙與燭淚交織的幽暗中。三更梆子響過,更夫的銅鑼聲混著祁連山的風嘯,從窗欞破洞中鑽進來,驚起梁間棲息的墨燕。諸葛亮獨坐案前,指尖撫過一卷用巴蜀古藤編織的簡書——那藤絲呈暗赭色,表麵凝結著千年樹膠,在九盞琉璃燈的映照下泛著琥珀光澤,滲出的汁液滴在羊皮紙上,竟化作遊動的蝌蚪狀古篆,每一筆都像活魚擺尾,在紙麵上留下淡金色的軌跡。

“丞相,這藤簡怎會自行滲液?”薑維輕推木門,銅環發出“吱呀”聲響,見案頭竹簡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出新的紋路。諸葛亮未及回答,燈芯突然爆出燈花,火星濺在簡末,照亮新顯的暗紋:十二座浮城如星環般環繞中央母城,每座浮城下方都壓著不同形製的城堡。他用羽扇輕點其中一座刻著成都街巷的浮城,扇骨擦過之處,藤簡竟發出編鐘般的鳴響,驚得案上銅鎮紙裂出細密的冰裂紋。

“你看這母城中央的巨鑰匙,”諸葛亮的羽扇停在圖畫中央,扇麵上的八卦紋與鑰匙齒紋隱隱共鳴,“蠶叢氏稱其‘昆侖鑰’,言能‘啟天門,歸星墟’。前日天工閣殘片顯影時,昆侖母城的鑰匙形製,可與趙雲槍尖水晶無異?”薑維俯身細辨,見鑰匙齒紋由巴蜀青銅戈的刃、楚地玉璋的柄、中原鼎足的紋飾熔鑄而成,恰如三國兵器的縮影。更奇的是鑰匙孔的形狀,竟與帳外傳來的更鼓節奏相合,每響一次,孔內便閃過一道幽光。

忽有穿堂風卷起地上的竹簡殘片,吹得簡書嘩啦啦翻頁,最終停在最後一卷。此頁並無文字,隻畫著一個跪坐的巨人,雙掌托舉浮城,巨人胸口刻著與黑影瞳孔相同的螺旋紋,而腳下踩著的,正是劉備督建的錦官城輪廓。城牆磚紋與浮城城磚的星圖刻痕一一對應,城心鐘樓的位置,恰是浮城觀測塔的微縮。諸葛亮撫掌長歎,袖底滑出黃月英繪製的浮城核心圖——圖中十二根晶體柱的排列,竟與簡書巨人的十二根肋骨嚴絲合縫,每根晶體柱頂端的齒輪轉動時,都讓簡書藤絲發出蜜蜂振翅般的微響。

“黑影言‘歸位者未竟’,”諸葛亮指節叩擊案幾,震得藤簡滲出的汁液聚成“載體”二字,銀砂般的字跡邊緣突然爆發出火星,“某原以為‘歸位’是遷浮城回昆侖,今觀此圖,方知可能……”話音未落,簡書突然自行卷起,藤絲勒出深痕,在桌麵壓出微型的成都城郭模型,模型中流淌的砂粒組成岷江水流,而江心處赫然立著一座浮城的倒影,倒影隨燈焰搖曳,竟與窗外浮城的輪廓重合。

第二節密召子龍中軍帳內示玉佩

五更鼓響時,寒氣透過帳幔滲入,將諸葛亮的鬢角霜華凝成冰晶。趙雲按劍踏入中軍帳,見帳內燭火如豆,在八陣圖沙盤上投下扭曲的光影。諸葛亮背立帳中,羽扇輕揮間,沙盤內的石英砂突然聚散變幻,先成浮城輪廓,再化三國疆域,最終連成一條貫穿祁連、昆侖、許昌、成都、建業的螺旋線,每一粒砂都在共鳴中發出蚊蚋振翅般的微響。

“子龍可還記得,”諸葛亮轉身時,燭光照見他眼角新添的皺紋,“先帝臨終前,曾賜你一物?”趙雲心頭劇震,下意識按住胸口——那裡貼身藏著一枚玄玉佩,用玄色絲絛係著,玉質非青非白,在燭下泛著冷鐵光澤。此刻玉佩竟微微發燙,隔著錦袍傳來脈動般的震顫,與他斜挎的亮銀槍槍尖遙相呼應,槍尖的微縮水晶正發出幽藍光芒,如鬼火跳動。

“章武三年,先帝在白帝城……”趙雲的聲音被帳外狂風吞沒,憶起先帝病榻前的燭淚。諸葛亮頷首,從袖中取出鉛盒,盒內鋪著南海冰綃,其上正是黃月英以生漆修複的浮城殘片。當玉佩靠近殘片時,兩者突然發出清越的鐘鳴,殘片上的金紋如活蛇般竄動,與玉佩表麵的夔龍紋相互咬合,組成完整的“歸位指令”符號——龍首對應殘片的星圖,龍尾的彎鉤恰是“逆鱗”紋,而龍睛處嵌著的兩粒晶核,此刻爆發出幽藍光芒,照亮帳頂蛛網般的裂紋,每道裂紋都在共鳴中滲出銀色細砂。

“你看這夔龍尾端的勾紋,”諸葛亮用銀針挑起殘片,針尖點在龍尾彎鉤處,那裡竟滲出一滴金水,落在案上聚成微型的浮城模型,“與公輸班《機關秘要》記載的‘逆鱗’紋彆無二致。而玉佩中央的穿孔,”他舉起玉佩迎向燭火,見穿孔內竟映出浮城核心區的十二根晶體柱,柱頂齒輪正逆時針轉動,每轉一圈,玉佩便發出一聲輕響,與帳外傳來的更鼓節奏分毫不差。

趙雲猛地後退半步,鐵靴踏在帳釘上發出刺耳聲響。他甲葉上的護心鏡突然與玉佩共鳴,鏡麵泛起漣漪,竟映出七年前白帝城的景象:劉備臥於龍榻,枯瘦的手指把玩著這枚玉佩,帳外風雨大作,而雲層深處,隱約有浮城的輪廓若隱若現,城心的幽光與玉佩同時明滅,先帝每輕叩一下玉佩,浮城便震顫一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三節先帝遺澤白帝城憶托孤情

趙雲的思緒驟然飄回章武三年的白帝城永安宮。那時盛夏溽暑,宮內卻寒氣侵人,劉備躺在鋪著蜀錦的龍榻上,須發皆白,唯有雙眼仍燃著燭火般的微光。“子龍啊,”先帝執他之手,將玉佩塞入他掌心,玉質冰冷卻帶著體溫,“此玉佩乃涿縣老宅掘地三尺所得,其紋古怪,朕遍詢洛陽良工,無一人識得。”

先帝咳嗽著,指節在玉佩上輕叩,發出金屬鳴響,竟與今日浮城引擎的脈衝聲隱隱相合:“建寧二年,朕年十五,與關、張於老宅枯井旁掘得此物。彼時玉佩埋在青銅匣內,匣上刻著‘歸位’二字,筆畫如蛇信遊走,觸之即燙。”趙雲記得當時先帝說罷,又望向侍立一旁的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憂懼,龍榻前的銅鶴香爐突然自鳴,爐灰聚成“昆侖”二字:“丞相,此玉佩與朕幼時見過的‘昆侖圖’隱隱相合,圖中言‘天傾之時,歸位者出’,恐非吉兆。”

“更奇的是,”諸葛亮從案底取出一卷用黃絹包裹的手劄,絹麵已被蟲蛀出細密孔洞,露出裡麵朱筆書寫的字跡,“先帝入蜀後,曾密令工匠按玉佩紋路改造錦官城角樓,稱‘鎮地脈,安星樞’。某遣人查勘,角樓地基的石榫結構,竟與浮城塔基的星圖刻痕完全一致,而樓內暗藏的銅輪,其轉動頻率與浮城引擎共鳴時,能引岷江之水倒灌護城河,形成靈能屏障。”

手劄末端,劉備以朱筆寫著“歸位者,非城也,乃……”字跡戛然而止,墨點暈開如淚,想必是急病發作所致。趙雲捏著玉佩的手指驟然收緊,玉質表麵竟沁出細密的汗珠,順著紋路滑落,在掌心聚成“勿言”二字。他想起長阪坡救主時,劉備摔阿鬥的那聲怒喝,當時先帝懷中的玉佩便微微發燙,隔著錦袍傳來灼痛感;又想起章武元年,先帝伐吳前曾獨自登上魚腹浦的八陣圖遺址,在亂石堆中一坐三日,期間隻留一句“天命不可違,人事不可棄”。

帳外傳來刁鬥聲,更夫喊著“五更三點”,而趙雲掌中的玉佩突然爆發出強光,照亮了手劄空白處隱藏的暗紋——那是劉備的掌紋拓印,而掌紋中心,恰是浮城核心區的十二根晶體柱圖案,每根晶體柱上都刻著一個名字: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

第四節玄機暗藏玉佩微光映昆侖

晨曦初透帳幔時,玉佩與浮城殘片的共鳴達至頂峰。兩者交疊處爆發出琉璃般的金光,在帳內投下全息影像:昆侖母城的青銅巨門緩緩開啟,門環上的銜環獸竟生著趙雲、張合、甘寧三人的麵容,門內站滿銀甲人,他們掌心的“遷徙指令”與玉佩紋路一一對應,而母城中央的昆侖鑰,正缺著與玉佩形製相同的一塊,鑰匙孔周圍刻著十二道凹槽,恰合三國十二位名將的兵器形製。

“原來如此!”諸葛亮猛地擊掌,羽扇指向影像中銀甲人身後的石壁浮雕,扇骨與浮雕中的昆侖鑰共鳴,發出清越的磬聲,“先帝所言的‘昆侖圖’,恐怕就是這壁畫——畫中十二座浮城對應十二塊‘歸位載體’,而我等三國城堡,正是載體之一!”趙雲望向浮雕,見每塊載體都刻著不同圖騰:魏都許昌對應饕餮紋,江東建業對應魚龍紋,而蜀地成都,赫然是玉佩上的夔龍紋,龍尾的“逆鱗”紋與浮雕中浮城引擎的核心完全重合,每片鱗甲都對應著成都的一條街巷。

“那黑影警告‘勿觸逆鱗’,”趙雲撫摸著玉佩上冰涼的逆鱗紋,隻覺一股暖流自掌心湧入丹田,腦海中閃過黑影瞳孔的螺旋紋,那紋路竟與玉佩穿孔的內壁刻痕一致,“莫非是指載體若與昆侖鑰共鳴,便會啟動歸位程序?”話音未落,影像中的銀甲人突然將玉佩形狀的鑰匙嵌入昆侖鑰,整座母城劇烈震顫,十二座浮城同時發出靈能脈衝,將各自的載體——三國城堡——緩緩托起,城中的屋舍、城牆、甚至百姓都如皮影般懸浮空中,長安街的叫賣聲、許昌宮的編鐘聲、建業港的漁歌聲,都在靈能脈衝中化作光點,彙入浮城核心。

諸葛亮的臉色瞬間蒼白如紙,羽扇柄在掌心壓出深痕,指節因用力而發白:“若歸位意味著城堡脫離大地,那城中百姓、萬千士卒……”他不敢再說下去,帳外傳來震耳欲聾的兵器振鳴聲,蜀營的長槍、弩箭皆自行出鞘,槍尖弩牙齊刷刷指向西北浮城,而旌旗竟自行卷成螺旋狀,旗麵上的“蜀”字被靈能脈衝扭曲,漸漸化作“歸”字,每一筆都像活蛇般遊動。

趙雲握緊亮銀槍的手指驟然發力,槍尖的微縮水晶與胸口玉佩同時爆發出幽藍光芒。兩束光流在空中交織成螺旋紋,映出劉備臨終前的麵容——先帝臥於白帝城龍榻,病容枯槁卻眼含微光,唇角揚起的笑意裡,釋然如長江東去,深憂似巫山雲霧。那笑容震顫著趙雲的心神,槍尖水晶隨之劇震,竟將七年前先帝榻前的燭淚虛影都映了出來:彼時燭火明明滅滅,先帝指甲在玉佩上劃出細響,恰與此刻浮城引擎的脈衝聲同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帝為何隱瞞?”趙雲的聲音撞在帳壁上,震得懸掛的八陣圖沙盤簌簌落砂。他掌心的玉佩突然發燙,嵌在龍睛處的晶核迸出細碎光點,如星屑般濺落在案。那些晶粉落地時竟聚成“時機未到”四字,每個筆畫都像活物般蠕動,最終化作先帝常用的朱筆字跡。諸葛亮拾起案上泛著金屬光澤的《巴蜀圖語》,指尖剛觸到巨人胸口的螺旋紋,書頁突然滲出一滴金水,在竹纖維間暈開先帝的頭像——年輕時的劉備立於涿縣老宅枯井旁,手中正捧著半塊玉佩,井中倒影赫然是浮城的雛形。

“子龍可還記得,”諸葛亮的羽扇輕掃過書頁,金水頭像隨扇風流轉,“先帝入蜀時曾言‘欲成大事,需順天時’。”羽扇停在巨人胸口的螺旋紋上,那裡突然浮現出細密的銘文:“歸位者,非城之遷徙,乃文明之更迭。”諸葛亮的指節叩擊竹簡,發出編鐘般的鳴響:“若三國城堡歸位昆侖,城中百姓的鄉音、田畝的桑麻、乃至諸子的典籍,恐都將被上古神城的靈能同化。”

帳外的晨霧突然化作金紗,透過帳幔照在玉佩上。趙雲望見玉佩穿孔中映出的昆侖鑰,正隨著朝陽升起而緩緩轉動。齒輪每咬合一度,蜀營的兵器便發出更響的共鳴——長槍振鳴如龍吟,弩機震顫似虎嘯,連甲葉的摩擦聲都彙成蒼涼的古調。他突然想起長阪坡救主時,劉備摔阿鬥的怒喝裡藏著的深意:當時先帝懷中的玉佩必已預知今日,卻因“時機未到”而緘默。

諸葛亮用羽扇輕敲玉佩,玉鳴與昆侖鑰的轉動聲融為一體。影像角落的年輕劉備忽然抬手,將半塊玉佩嵌入城門——那城門匾額上的“歸位者”三字突然爆發出強光,匾額邊緣的紋飾如活物舒展,竟是趙雲槍尖水晶的放大版:十二道螺旋紋對應十二時辰,每道紋路裡都鎖著三國名將的兵器虛影。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化作陽剛齒紋,張飛的丈八蛇矛凝成陰柔倒鉤,而趙雲的亮銀槍,則在鑰匙柄上化作點睛的龍首。

“先帝留玉,既是預警,亦是伏筆。”諸葛亮的羽扇指向影像中緩緩閉合的母城巨門,門隙間漏出的金光裡,隱約可見劉備晚年的身影站在錦官城角樓,手中玉佩與浮城核心的晶體柱共鳴。趙雲這才驚覺,先帝當年改造的角樓地基,其星圖刻痕恰如一把鑰匙的陰紋,而浮城引擎正是對應的陽紋,兩者相扣之日,便是歸位啟動之時。

晨霧漸散,西北方的浮城在朝陽中若隱若現,城心觀測塔的幽光與玉佩交相輝映。趙雲低頭望向掌心的玉佩,見穿孔中的昆侖鑰已轉過三圈,每圈都讓蜀營兵器的共鳴聲拔高一度,如同為萬古變局奏響序曲。他忽然明白先帝笑容中的釋然——原來歸位並非終結,而是文明在靈能共鳴中的涅盤,而那枚玉佩,正是劉備為三國留下的一線生機,等待著在天地傾側之際,劃出逆轉天命的弧光。

喜歡遷徙的三國城堡請大家收藏:()遷徙的三國城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仗劍尋仙錄 時空禦靈:星辰時空傳奇 狩獵1979:我帶全家頓頓吃肉 我家小狼狗 重友,輕色 重生救贖之路 九叔:洞天福地,種田百倍返還 混沌天訣 登雲天 武道黃天